與佛同行

  1. 首頁/
  2. 與佛同行/
  3. 活在當下 如何做到?

活在當下 如何做到?

2025年2月20日

日復一日,我們時常感到迷茫,因為身陷於過往的回憶追悔不已,或為了未知的未來而徬徨。然而,佛法帶給我們一盞明燈,提醒我們:「活在當下。」簡單幾個字,卻是解脫煩惱的關鍵。

 

活在當下的核心,是對無常法則的深刻體悟。因為我們知道,一切皆不可重來或延續,才會懂得珍惜「此時此刻」的寶貴。當我們明白,過去再美好也無法重現,未來再可怕也只是一場幻象,那麼活在當下,就不再是一種玄妙的理論,而是一種平靜卻充滿力量的生活態度。

 

從佛法的角度,時間本身是一種幻相,過去已逝,未來還未來到,唯一與我們切實相關的,或許只有「這一刻」。但當我們說起這一刻時,其實這一刻也已經成為了過去。

 

這種覺知被稱為「正念」,它是對生命每一刻的真相完全清楚明白的態度。我們才能直面當下的諸法實相,從而切斷慣性的煩惱習氣,不再被過去的記憶牽絆,亦不再因未來的不確定性而陷入焦慮。

 

如何真正在日常中實踐活在當下,借用教授在課堂上說的一個故事:古人「上山砍柴煮飯」為例。凡人把這件事看成是「上山為了砍柴去做飯」,所以一邊上山,就一邊想著今天究竟能砍到多少柴回家。萬一遇到雨天,木材都被淋濕了,就開始擔心回家生不了火,煮不了飯,沒有飯吃。因為有目的,所以有所期盼,有所憂慮,有所失望。

 

但活在當下的人則是純粹的「上山砍柴煮飯」。上山的當下,專心走路,還可以欣賞一路的風景,因為心裡沒有想著自己是要去砍柴;到了要砍柴的地方,就專注地砍柴,無論柴木的狀態如何,有砍到就對了;然後回家,該生火煮飯的時間到了,就煮飯。把眼前的事情,該做的步驟,一件一件地專心完成,純然地享受整個過程。

 

活在當下的修行,並不一定要於禪堂靜坐或隱居山林。日常行住坐臥、吃飯喝茶,都可實踐。例如,每天吃飯的時候,不打妄想,也不狼吞虎嚥,而是全然地品嚐每口飯的滋味,感受咀嚼的過程。這樣的專注與覺察,看似平凡,實際上是對心靈力量的一種深刻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