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友日常
故意忽略(上)
2024年9月4日
近日有朋友问到有关孩子的行为问题,并表示已用了「故意忽略」,但有关问题却仍然一直缠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故意忽略(Planned Ignorance)」的这个技巧。
首先,不同的管教工具都有其适用时候,例如之前谈过的「冷静区」是用来处理情绪的,静修能训练不管外在的生活环境是否安定、安静,至少我们的心境是保持平静。而这次讲的故意忽略,则是用来处理「为吸引成人注意的负面行为(Attention Seeking)」。如果有关行为并非「为吸引成人注意而出现」,故意忽略未必有用。
可是,我们怎知道那些行为,是否「为吸引成人注意而出现」呢?爸爸妈妈可以先留意一下,有关行为出现的情况,是否当时照顾者都没有在关注孩子呢?举例说,妈妈忙于照惯年幼的弟弟,哥哥就故意发出尖叫、甚至将东西掷在地上,以吸引妈妈的注意。而这个行为,特别在没有照顾者关注孩子时,会特别出现的,这就有可能是Attention Seeking的问题了。
反之,如果这个行为的出现,带有明确的目的,例如孩子因为想买某个玩具而尖叫,这样,就不应该用故意忽略了(可以用其他的例如转移视线、约法三章、多看一会等等)。
下次再讲故意忽略的执行。
作者:程衞强注册心理学家
英国特许心理学家,致力于学童身心健康及亲职教育工作,近年醉心于静观练习及介入的方法,在静观的过程了解身心的反应,学习平静地接纳身处的环境,以及对周遭环境的种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