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友日常

  1. 首页/
  2. 佛友日常/
  3. 管教模式(一)

管教模式(一)

2025年7月8日

很多时候,父母都会感受到一种两难状态:管教得太松,怕宠坏了孩子,将来变得没规没矩;管教得太严,又怕伤害了亲子关系。究竟,我们能在当中找到平衡线吗?就佛学而言,家庭成员关系和乐是成功的家庭教育,能提升孩子个人质量,因此亲子间的尽心照顾,关爱和尊重的教育,是对家庭的尽责,也能带来祥和。

 现在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管教模式」,这个模型由Maccoby & Martin两位学者提出,他们指出在管教里有两个重要的元素:(一)要求(Demand):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标准;(二)回应(Responsive):指父母对孩子的需要是否敏感、有否响应孩子的需要,包括情感上的需要。这个模式简单的说出,要求跟爱锡,是两件完全独立的事。我们可以对孩子有高要求,但同时亦能够对孩子表达关爱。
 
因为这两个元素,我们可以归纳出四种不同的管教模式,分别是(一)恩威式(Authoritative.高要求、高响应);(二)高压式(Authoritarian.高要求、低响应);(三)放任式(Permissive.低要求、高响应);以及(四)忽略式(Neglectful.低要求、低响应)。我会一连几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几类的管教模式及可能带来的后果,最后,我也会分享一下实际的管教技巧。


 

先说恩威式,采用这种管教模式的父母对孩子有要求、有清晰的规则、会让孩子知道规则背后的原因,在定规则的过程中,也会参考孩子的响应、意愿与能力,不会一言堂,也不会有「一、二、三,同我收哂声」类似的说话。他们定标准时,能知道孩子现时的能力,定出合理的期望, 同时以鼓励、支持的态度,协助孩子成功,而不是只顾结果的不断催谷。
 
在恩威式中成长的孩子,研究发现一般都有效佳学术成绩、自我形象较正面、社交技巧较好、而且较少出现精神问题及较少出现违法行为。

 

 

 

 

 

 


 

作者:程卫强注册心理学家

  

英国特许心理学家,致力于学童身心健康及亲职教育工作,近年醉心于静观练习及介入的方法,在静观的过程了解身心的反应,学习平静地接纳身处的环境,以及对周遭环境的种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