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大乘佛教的经典和流传历史?
2025年4月18日
大乘的主要思想,确实是源自原始的《阿含经》之中,可惜这种伟大的思想在早期不受重视,只称为「方广」或「菩萨藏」,在僧团中默默地流传着;到了因缘成熟,才被人整理编纂出来。
这些大乘典籍经过数百年的口口相传,到迦腻色迦王在位期间才逐渐写订下来,流传的地区又广阔,而且这时不论在政治、经济和科学知识等各方面,和佛陀时 代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自然会渗入了当时的文化思想。大乘经典中也清楚表明,这些典籍除了由释尊亲说之外,也有由其他佛陀所说,甚至由菩萨、阿罗汉和天 下人所说,只要不违背三法印,也可以称为「佛说」。
据说大乘经典是公元二、三世纪间的龙树菩萨发现的。他在雪山遇到一位老比丘,从而得到部份的大乘经典;其后,他更四处访求其他的大乘典籍。这种说法不过是表明大乘的学说确实是源自佛陀,龙树只是这些典籍的搜集和整理者。
最早面世的大乘典籍,是来自南印度的《般若经》,它提出「一切皆空」的学说,而当地本来就是大众部的根据地。大众部的进步思想,终于引致般若思想的出 现。自始以后,其他的大乘经典相继编订。龙树菩萨承接着般若思想,开创了中观学派;到了公元四世纪,北印度的无着菩萨折衷上座部的学说,成立了瑜伽行派。 上述两派都是重视智慧的大乘体系。
而北印度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代以来,便跟希腊、波斯等国家有紧密的交往,那里的僧众或许是受了外来思想启发,产生了主张崇拜、渴求他力往生的净 土思想;据说龙树还在天竺的铁塔里,见到了金刚萨埵,得传《大日经》,于是精通『持明藏』,创立了密宗。上述两派都是重视信仰的大乘体系。
节录自 香港佛教联合会 佛学课本
数据源:香港佛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