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学习

  1. 首页/
  2. 恒常学习/
  3. 受委屈 也是修行

受委屈 也是修行

2025年1月22日

生活中,是不是总有受委屈的时候?投诉无门、欲哭无泪?当找不到方法解决的时候,不如就把这次考验当作修持「忍辱波罗蜜」的机会。如唐朝寒山大师所说,行菩萨道,就必须借由「忍辱」来守护真心。 

我们处于娑婆世界,娑婆就是「堪忍」的意思,活在这个世界,就是要先学会忍。忍受苦难、忍受委屈,当我们学会以慈悲心化解生活中所受到的种种屈辱和瞋恨,必然能增长自身的智慧力。

「忍辱波罗蜜」是大乘佛法「六度」修行中的第三度。当我们面对他人的侮辱或不公时,忍耐并不意味着懦弱,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信与勇气。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肉体的强壮,而在于能够忍受外界的考验与挑战。忍辱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自己内心的一次磨练,增强内心的力量。 

当我们觉得受委屈,被人冤枉或误解的时候,必然内心会怨恨对方,这也是瞋心。《华严经》中说「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我们忍不了辱,管不了自己的身口意,一样是在造恶业。所以,学会忍耐,能让我们不会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做出错误的反应,从而避免了进一步的冲突与痛苦。

《法华经》告诉我们,众生皆有佛性,面对他人的挑衅,我们应该意识到对方的行为可能源于无明和苦痛。当我们能够以慈悲的心态,看待他人的不良行为时,忍辱便不再是单纯的忍受,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修行。这不仅能够让我们自己心境平和,也能促进周围的和谐。

从《金刚经》中,我们要学会「心无所住」,这也是忍辱的核心思想之一。当我们不再受外界评价和侮辱的影响时,内心就能够保持平静,从而更清晰地看待事物的本质。这种平静的心态,不但能够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更积极地应对困难,也是我们主动的一种修行方式,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成长与心灵的觉悟。

 

作者:黄婉曼

佛学研究硕士生。

电视传媒人,视佛法为指引人生的哲理。与你一起实践生活禅,跳出无常烦恼的束缚,学习在娑婆世间活用佛法智慧,发菩提心,修行得乐,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