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学习

  1. 首页/
  2. 恒常学习/
  3. 咒語

咒語

2025年9月15日

咒语,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充满神秘性和神性的口语,但从语言的角度而言,咒语的语言是通俗化的,一般人都可以念诵,其纯朴、简洁与童谣无异。咒语的流行,在中国有其长远的历史,以巫山为中心的巴蜀地区,就是张道陵创立道教最早的流派“五斗米教”的发源地。

荆楚地区,在春秋战国时就形成了重鬼尚巫的习惯,在《楚辞》中就有许多巫术降神的记载。历代的统治者,对巫术、仙术亦深信不疑,好像汉武帝、秦始皇等一代天娇,都迷信于方士的长生不老药,而在隋唐宋三朝,更把符咒治病手法列入太医十三医中的一种,称为「祝由科」将那些术士封为「咒禁博士」,这说明了官方对符咒治病的肯定态度。在历史中,用咒术治病而见效,很多时是因为施咒的巫师,具有一定的医术,既是巫师,又是医师。在现代的中国,很多气功师都有传授咒音,这里面以藏密的咒音居多,但也有一些道家功法修持中的咒音,但却缺乏科学或医学上的文献来支持其疗效。

咒语,在佛教中又作神咒、禁咒、密咒、真言或陀罗尼,是指不能以言语说明的特殊灵力之秘密语。印度古吠陀中即有咒术。依长阿含经卷十四载,释尊曾驳斥咒术,然杂阿含经卷九载,释尊曾说毒蛇护身咒,故知咒术于甚早时即普遍于印度,且为佛教所采用。大乘教派之般若、法华、宝积、大集、金光明、楞伽等显教经典,均有载录咒文之陀罗尼品;密教则更加重视密咒,认为咒即「法尔常然」之表示,若诵读观想,即能获得成佛等之利益。活跃于我国佛教入传初期之外国僧侣,长于咒术者颇多,如北凉昙无谶被誉为西域之大咒师,即其一例。

咒原作祝,是向神明祷告,令怨敌遭受灾祸,或欲袪除厄难、祈求利益时所诵念之密语,故此咒语有善咒、恶咒之别。善咒,如为人治病,或用于护身之咒;恶咒,如咒诅他人,使之遭受灾害之咒。法华经卷七普门品、旧华严经卷五十七、十地经卷四等,皆有述及此类恶现语句;药师如来本愿经等,即言必须远离此等恶咒。使用恶咒之恶鬼有毘陀罗(起尸鬼)等。世尊禁止弟子修习咒术、以咒术谋生,仅允许以咒治病或护身。经典中所述之咒极多,如长阿含卷十三阿摩昼经、卷十四梵动经等之水火咒、安宅符咒、剎利咒等;四分律卷二十七、十诵律卷四十六等之治腹内虫病咒、世俗降伏外道咒等;生经卷二护诸比丘咒经之蛊道符咒等。中国佛教流行的咒语,有十小咒、大悲心陀罗尼、楞严咒和心经等。念诵咒语,是修心的法门,心调则身调,若正确理解持咒的力量,不偏重神通变化,不与传统医学对抗,对治疗心身病是应有其一定的效用的。


作者:陈家宝医生

私人执业妇产科专科医生
于2011年取得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
在港大修读时,曾任香港大学学生会佛学会第一届主席。

数据源:香港普明佛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