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学习

  1. 首页/
  2. 恒常学习/
  3. 如实观 无所谓乐观与悲观

如实观 无所谓乐观与悲观

2025年2月13日

一个人中了巨额六合彩,然后辞职,挥霍,无所事事,是好事还是坏事?一个人被公司裁员,硬着头皮创业,做出了一番成绩,该安慰还是庆祝?一个人,被拍拖八年的渣男抛弃,但很快又遇上条件更好的真爱,组成幸福的家庭,该伤心还是庆幸?

 

如何看待一件事情,很多时候也来自于个人的感受。一个人很有钱,但他总是担心被小人欺骗,终日忧心忡忡,晚上辗转难眠,对他来说钱变成烦恼;一个人生意遭受亏损清盘,他没有气馁,把挫折视为宝贵的经验,从头开始,对他来说失败是一次收获。

 

 

一件事情的好坏,不在当下。因为世间万物的本质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可能变差,也可能变好。作为佛教徒,如何看待世间事?无所谓悲观乐观,更重要的是培养「如实观」,如实地见证和体验事物的本来面目,脱离自身对于这些现象的错误认知和执着,从而破除烦恼。

 

如实,就是很单纯地看待一个物体,走在路上看到一位精心打扮的美女,一位开了名跑车的型男,确实我们很难在第一个念头不去赞叹她的美和他的酷,但仅此而已;学会断掉多余的念头,例如想象自己也有美女那样的美貌或身材就好了;例如评断那位型男会不会只是败家的富二代。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添加任何人为主观的解释,也没有任何延伸的感受。

 

看待每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亦然。不存在过份乐观或悲观的念头,无所谓好坏,该发生的发生,该做的就做,该解决的就解决。「如实观」强调对现实的如实了解和观察,行者需要磨练「观慧」,即洞察五蕴(色、受、想、行、识)的瞬间生成与消逝,以破除对「自我」实在的错觉,从而逐渐理解缘起性空:所有事物因缘而起,并无自性。

 

 

「如实观」挑战了我们对「存在」和「本体」的常规理解。它要求我们不以主观偏见去框定世界,而是藉由禅修中不断深化的直观认识,打破哲学上的二元对立,使个体能达至「非分别智」。这不仅仅是一种修行方法,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在充斥压力与干扰的世界中,通过修行如实观,即使我们未必能洞见生命的真相,却也能帮助我们减少焦虑与压力,带来内心的平衡和正念的智慧。

 

 

 

 

作者:黄婉曼

佛学研究硕士生。

电视传媒人,视佛法为指引人生的哲理。与你一起实践生活禅,跳出无常烦恼的束缚,学习在娑婆世间活用佛法智能,发菩提心,修行得乐,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