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精神健康
西方的医学文献报导,在现今二十世纪的西方社会,虽然医学科技日新月异,但人民的精神健康水平,却有普遍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令人担心而且是急需要处理的问题。
研究报告指出,精神病患者的人数,在未来将会有所增加,而其中又会以抑郁症最为令人担心。世界医学卫生组织于1996年的数据显示,抑郁症将会成为廿一世纪西方社会医疗系统的头号负担。在澳大利亚,资料显示有百分之二十的成年人,在其一生中会有某些时间受到抑郁症的困扰,而百分之十六年龄在六十五以上的老人,持续有抑郁症的病征。另外还有一项令人忧虑的数据,就是在澳洲,百分之二十年界十五至廿四之青少年曾经尝试自杀。有报告指出,在西方生活模式下过活的人士,在近三十年所感受到的压力,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五。这些现象的出现,社会学家归咎于现代人的生活过于物质化,缺乏心灵上的滋润,还有就是现代的医疗系统和医学教育,都比较著重医疗科技,而缺乏了对人性和心性的探讨。提倡「全人治疗」,着重培育「精神健康」,似乎是解决现代人精神问题的唯一途径了。
社会上的风气,比较著重功利主义,一般人对「精神健康」,都缺乏正确的认识。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平常喜欢过着忙碌的生活,即使是消遣娱乐,也是喜欢把节目排得密密麻麻的,所以根本没有闲暇的时刻来照顾自己的心灵。一般人都看不见精神健康的重要,以为很少会有问题出现,而当真的有毛病时,又变得讳疾忌医,担心会被其他人标签为精神病患者,因而缺乏往医生处求诊的勇气。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有信仰的人士,在患上精神病时,会较抗拒接受医疗,而倾向于接受信仰上的治疗。很多人都有一个观念,就是若精神上出错,应该可以凭藉自己的信念来处理问题,不需要吃药和医护人员的协助。有些信佛的,就会多念佛菩萨的名号,多修几堂法,多做佛事,多亲近师傅,求佛菩萨打救,希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其实这些临急抱佛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佛法的功用,虽然可以疗「心」,但却是在基层上做功夫,着重平常的修炼,时刻的自我觉醒,所以是预防性多于治疗性。一旦真的出现了病征时,除了宗教上的修持,还是要延医诊治,对症下药,才是正确的做法呢!
作者:陈家宝医生
数据源:健身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