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学习

  1. 首页/
  2. 恒常学习/
  3. 你相信轮回吗?

你相信轮回吗?

2025年5月19日

香港茶餐厅的晨光中,伙计陈伯搅动着奶茶杯底的炼乳,漩涡般的纹路让他想起昨夜梦中反复出现的南洋街景——那是他从未踏足却异常熟悉的巷弄。这种似曾相识的「既视感」,或许正是佛陀在《中阿含经》所说的「识流相续」。生命如同杯中的炼乳与茶水交融,形态虽变,滋味却在每一次冲泡中延续。

许多人透过「前世回溯」催眠,看见自己曾是唐朝诗人或埃及祭司,这类故事常被质疑是潜意识的创作。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文森(Ian Stevenson)花费四十年研究的「转世记忆」案例中,缅甸农童能精确指认前世居住的村庄水井位置,印度少女突然通晓从未学过的异国古语,这些难以解释的现象,为轮回之说增添科学层面的探讨空间。 
 
轮回真正的深意,不在证明「灵魂不死」,而在揭示「业力不灭」的法则。就像香港的季候风,夏日从海洋带来水气,冬季从内陆卷来沙尘,我们此刻的每个选择都在为未来「造风」。《法句经》「自作业必自受」的偈语,在现代有了新诠释,就如上班族日复一日加班积累的过劳,是对健康「负债」,又如街角阿婆每日喂养流浪猫的善意,则是心灵「储蓄」。 


 
有人质疑:「若无灵魂,谁在轮回?」佛教以「流水」回应此问——维多利亚港的海水每秒更新,但「维港」之名始终存在。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潜意识」,或生物学发现的「基因记忆」,都暗示某种超越个体的连续性。当你在异乡忽然听懂某句方言,或在灾难现场莫名涌现求生本能,或许正是古老业识的浮光掠影。 
 
相信轮回与否,最终要回到生命的实践。日本临济宗禅师山田无文曾说:「不信轮回者,且看每日晨起时的自己——昨日之你已死,今日之你新生。」这份「当下即轮回」的体悟,让修行者不再抱怨人生。每天起床张开眼睛,都是重塑命运的机会,就像地铁站的自动扶梯,看似循环往复,实则将乘客送往不同楼层。每一次起心动念,都在为未来的「再生」铺设轨道。 
 
或许真正的轮回,不在玄妙的转世故事,而在你递给路人的一把雨伞,在脸书贴文下选择善意而非攻讦,在塑料瓶投入回收箱而非海滨的瞬间。如同《楞严经》所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当我们开始觉察每个选择的重量,轮回便从信仰转为生活的修行——那杯茶餐厅的奶茶,此刻正倒映着无数过往与未来的自己。 
 
---
 
**参考文献** 
1. 《中阿含经·嗏帝经》(卷三) 
2. 《杂阿含经·薪火喻》(卷十) 
3. 《法句经·自己品》(Dhp. 165) 
4. Ian Stevenson,《二十案例示轮回》(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5. 一行禅师《你可以,爱:慈悲喜舍的修行讲记》 
6. 荣格(Carl Jung)《集体无意识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作者:宁珑

香港中文大学佛学研究硕士毕业生。

缘份,就像种子要遇见阳光和水才能成长。每一种偶遇或许都不是巧合。既然我们有缘相聚、相识、相处或求学,就不必执着这是因,还是果,只要活好自己每一刻,真诚对己对人,必是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