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六亲眷属」 指哪六亲?什么是「眷属」?
所谓的六亲,是指父、母、兄、弟、妻、子等六种亲属。在律典之中,又有父六亲和母六亲的说法。《三藏法数》中说到的父六亲,是指父族的亲属:
(一) 伯,即父之伯,于己为伯祖。
(二) 叔,即父之叔,于己为叔祖。
(三) 兄,即父之兄,于己为伯。
(四) 弟,即父之弟,于己为叔。
(五) 儿,即父之子,于己为兄弟。
(六) 孙,即父之孙,乃兄弟之子,于己为侄男。
《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四中说到的母六亲,就是指母族的亲属:
(一) 舅,即母之舅,乃外祖母之兄弟,于己为舅公。
(二) 姨,即母之姨,乃外祖母之姐妹,于己为姨婆。
(三) 兄,即母之兄,于己为舅。
(四) 弟,即母之弟,于己亦为舅。
(五) 儿,即母之女,于己为姐妹。
(六) 孙,即母之孙,乃兄弟之子,于己为侄女。
佛法中说的「眷属」,和一般的说法不同:「眷」,是指亲爱,「属」是指隶属,指亲近、顺从者。
《大智度论》卷三十三中说:佛陀有大眷属和内眷属,其中内眷属是指其出家以前车匿、瞿毗耶等人,以及修苦行时的相伴的五人,还有佛陀成道之后的侍者阿难尊者等等。大眷属则是指舍利弗、目犍连等阿罗汉大弟子,以及弥勒、文殊师利等大菩萨。
而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二中,则将佛陀的眷属分为在家、出家二种,佛陀在家的叔伯等四人,称为外眷属,而佛的出家弟子们则称为内眷属。
在佛经中,对眷属还有一种广义的说法,那就凡是听闻过佛法、闻法受教的都是佛陀的眷属。
《梵网经》云:「于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无量寿佛经》中亦云:「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毋相憎嫉;有无相通,毋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六亲眷属,就包括你有亲戚关系的所有的人,这些都属于一家人。所以我们去照顾他们、关怀他们、爱护他们,应照着彼此的关系,各尽应尽的义务。应「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资料来源:上海隆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