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佛诞与浴佛
妈妈扶着踮脚的孩童,指导孩子自行将木勺伸向铜铸浴佛像,茉莉香汤从佛陀右肩滑落的瞬间,阳光穿透水珠折射出七彩光晕。这一刻既是对两千五百多年前于蓝毗尼园悉达多太子诞生的追忆,也是对「佛法如水,涤净尘心」的当代实践。
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又称浴佛节,其核心仪式「浴佛」源于《佛本行集经》记载的传奇场景:太子诞生时,九龙自虚空吐水为其沐浴,象征佛法将如清泉般洗涤世间烦恼。这份跨越时空的连结,不仅是对佛陀降世的纪念,更是一场透过象征行动启发内在觉醒的修行。
佛诞日的核心意义,非仅庆祝释迦牟尼的诞生,而是重温「众生皆具佛性」的觉醒宣言。据《修行本起经》所说,摩耶夫人手扶无忧树时,太子从右胁诞生,自行七步宣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此「我」非指个体,而是《涅盘经》所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本觉。信众以香汤灌沐佛像时,口中诵念「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生令离垢,愿证如来净法身」,此偈语出自《浴佛功德经》,将外在的沐浴动作转化为内在的净化过程 —— 水流不仅洗去佛像尘埃,更比喻佛法智慧冲刷人心的贪瞋痴三毒。
浴佛仪式的香汤配方,也暗藏佛法。传统以牛头栴檀、沉香、多摩罗香等五种香料煎煮,对应「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香。科学研究发现,檀香中的檀香醇成分能激活大脑前额叶,促进专注与平静。这恰似《楞严经》「香严童子因香悟道」的现代注脚,证明浴佛既是宗教仪式,也是身心疗愈的科学实践。 虽然不少寺庙都会以清水或者香花水取替香汤,但我们都知道真正的浴佛不在于仪式规模,而在能否将佛诞日的感动化为日常善行,将「浴佛之水」化为实际的关怀行动。
当代社会对浴佛的诠释,更展现佛法与时俱进的包容性。星云大师曾指出,佛诞日与母亲节结合的安排,巧妙将「佛陀慈母」的意象融入世俗孝道,使年轻一代在为母亲庆祝时,自然接触佛法慈悲精神。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智慧,犹如茶餐厅的「鸳鸯奶茶」—— 将中式茶与西式咖啡调和,创造出独属香港的文化滋味。而网络时代兴起的「云端浴佛」,让无法亲临寺庙的信众能透过在线参与,恰似《楞严经》所说「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打破空间限制的共修,正体现「心净则国土净」的究竟义理。
从九龙吐水的神话到各大寺庙的浴佛盛况,这项传承千年的仪式,始终在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如何让佛法的清凉穿透时代的喧嚣?答案或许藏在信众合掌瞬间 —— 当清水触及佛像的剎那,愿力已从指尖流向心田,将对佛陀的礼敬,转化为对众生的悲悯。正如《仁王护国经》所言:「剎那生灭,念念不住」,浴佛的真正完成,不在四月初八的法会,而在日常中每个洗净我执、利益他人的微小抉择。
===================================
参考文献
1. 《佛本行集经》(阇那崛多译本)
2. 《浴佛功德经》(义净译本)
3. 《修行本起经》(竺大力译本)
4. 《僧事百讲》(星云大师,佛光文化出版)
作者:宁珑
香港中文大学佛学研究硕士毕业生。
缘份,就像种子要遇见阳光和水才能成长。每一种偶遇或许都不是巧合。既然我们有缘相聚、相识、相处或
求学,就不必执着这是因,还是果,只要活好自己每一刻,真诚对己对人,必是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