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忏悔不是后悔?
2025年5月8日
我们有谁每天无不起心动念,没有做过错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们后悔做了某件事情,比较像一种感性的反应,以自责和沮丧的心情来否认过去的行为,甚至沉浸于痛恨自己做错事的情绪当中,耿耿于怀,心灵依然被业力所束缚。佛家更强调的是「忏悔」,是更为深刻、更具有修行意义的内在觉察。
最早对「忏悔」做出解释的是智顗大师,他认为「忏」是愿三宝及一切众生证明摄受,知道自己的罪恶,对外不藏罪过;而「悔」是因为惭愧而改过求哀,内心克责,恐受果报。知错就改,不隐瞒自己的罪过,同时坦然接受因果业报的规律。
智顗大师教我们可以如何忏悔:一,作法忏:依律仪的作法而忏悔,例如梁皇宝忏,用来对治遮罪,例如犯了佛陀订下不可饮酒的佛门戒律;二,取相忏:观想佛的相好和功德,心念在佛的慈悲功德上,罪业就不容易现前,用以对治杀盗淫妄这一些性罪;三,无生忏:需要以智慧观照实相之理,念罪体无生的忏悔,对治无明烦恼根本罪。
忏悔不仅是停留纠缠在「我做错了」的阶段,而是发愿悔改,从根本上断绝恶业的累积,培养善因,改变人生的方向。修忏可以帮助我们清除修行的障碍,只有认识了事情的本质和实相,才能真正把种种的懊恼放下。
佛陀在《增壹阿含经》中以「见星月之光」喻忏悔,用「陷泥沼之挣」喻后悔。忏悔如同黎明前的启明星,其本质是对业力的清明觉照。当修行者在佛前发露往昔罪业时,不单纯以后悔沉溺于过失的泥潭,而是以般若智慧照见无明本空。
作者:黃婉曼
佛学研究硕士生。
电视传媒人,视佛法为指引人生的哲理。与你一起实践生活禅,跳出无常烦恼的束缚,学习在娑婆世间活用佛法智能,发菩提心,修行得乐,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