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学习

  1. 首页/
  2. 恒常学习/
  3. 希望在明天

希望在明天

2025年11月11日

看了一辑电视广告:一群小孩子前往踢足球,刚巧碰上下大雨。其中一位小朋友感到很失望,但另一个小孩则安慰他,说可以明天再来。天气在第二天真的好转,阳光灿烂,孩子们在足球场上奔驰,玩得很开心。昨天在天气转坏时而感到失望的那位男孩,问他的朋友:「为什么你知道今天的天气会好转呢!」他的朋友答道:「我是不知晓的,不过,我相信希望在明天嘛!」这是政府拍摄的宣传短片,不时在电视上播放,目的是希望市民大众在看过广告后,可以激励自己的斗志,对明天充满希望。

香港社会近年经济不景,整个社会在转型,各大企业相继裁员减薪,令社会上弥漫着悲观的气氛。受到社会悲情气氛的影响,加上经济不景气,社会上各阶层的矛盾, 自然加剧,容易产生磨擦和纷争,而这些问题,亦导致不少家庭纠纷。对于年轻人或在精神、情绪上有问题的人来说,环境的变化会成为催化剂,令他们更难适应,而做成很多家庭和社会上的悲剧。其实,当人在面对困难、彷徨无助时,有时只要有途径让他们宣泄,令他们知道有一线生机,很多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

 

穷途末路的人,或人在情绪低落时,都可能会刻意地把问题隐瞒,或羞于启齿, 而不会与他们的至亲或朋友倾诉。他们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专业的心理辅导,所以政府和社会上的志愿机构,应多注意这方面的工作。社会上对于各方面的问题,应作广泛的讨论,提供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传媒应发放更多正面和积极的信息,而不要只是着重负面的报道,令人人明白,只要肯努力,明天是充满希望的。

佛教讲求心灵上的修养,佛陀在世时,就是凭着宣扬佛法,对众生进行心理辅导, 而拯救了不少当时社会上被遗弃和被剥削的群众。在当时的佛教团队内,有很多是奴隶,甚至有妓女。现世的佛教徒,应向佛陀学习,多办福利事业,来摄受各阶层的众生。特别在这个时刻,社会动荡不安,佛教徒要站在最前线,利用佛法来滋润众生的 心灵。经济不景,虽然会影响物质生活的水平,但若果大家在精神生活上多下点功夫, 多关注精神上的滋养,很多悲剧是不会发生的。

当人在情绪低落时,本身的宗教信仰,可以发挥其功用,作灵性上的治疗,但若果在这时刻才接触宗教,利用宗教来帮助他,则可能生效不大。对于在苦海中 的人来说,当前的急务,是解决眼前的困境,而他们最信任的,自然是打救他 们的人。佛度有缘人,佛教徒需要多作福利事业,用实际行动来解除众生的生 苦,如办学、照顾老弱孤寡、做青少年辅导工作或扶贫等。借着解决众生生活上的困难,来诱导众生。佛教徒应身体力行,发挥「行佛」的精神,要充分实践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菩萨道。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身体语言已是弘法的最好工具,而最重要是明白到,佛陀的教诲,只说不做是不行的。


作者:陈家宝医生

 

私人执业妇产科专科医生
于2011年取得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
在港大修读时,曾任香港大学学生会佛学会第一届主席。

数据源:香港普明佛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