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母亲的舍得
从前,一位老妇人的独子不幸生病去世。她悲痛不已,在儿子坟前哭断肠,喃喃自语:「我只有一子,本要靠他养老,如今他舍我而去,我该如何活下去呢?」她终日守在儿子坟前,不吃不喝四五天,不打算活下去。
佛陀知道后,到坟墓找这老妇人。老妇人远远看到佛陀到来,步前向佛陀作礼。佛陀问她:「你为何守在坟前?」
老妇人答:「尊者!我唯一的儿子离我而去,我爱子深切,想与他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佛陀问她:「你想不想让儿子活过来?」
老妇人高兴地说:「当然了!尊者!」
佛陀续说:「那你去找些好的香火来吧!」
佛陀并强调:「必须在没有死过人的家庭找来这些香火。」
老妇人随即出发找香火,她逐家逐户去问,但每一户都曾有家人去世,故没有一家人能为她提供香火。最后,她回去告诉佛陀:「尊者!我走遍各家各户,也找不到没有死过人的家庭。」
佛陀向她开示:「自从天地开创以来,有生便有死,既然你仍活着,为何不正面地活下去,反而要执迷于儿子的死呢?」
老妇人顿时醒悟,明白了无常的真理。(摘自《杂譬喻经》卷二)
宽运法师开示
亲人往生是悲伤和痛苦的事,我们都应该接受自己会悲伤、会感到痛苦。这是很真实的感受,我们不需要隐藏自己的悲伤和痛苦。
不过,俗语云:「生死事大!」众生由一出世便必须经历死亡,死亡是一门大学问,是需要透过教育来认识和了解的,我们还要经常思考它。透过学习和认识死亡,我们便能觉悟无常、戒贪、感恩等智慧。
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教导其弟子:「有五件事,所有人都应时常拿来自我警惕:第一、我会变老;我不能免于变老。第二、我会生病;我不能免于生病。第三、我会死亡;我不能免于死亡。第四、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有离我而去的时候。第五、我所做过的恶业,终究是会由我来承担。」
人们常说:「死亡 来得很突然。」的确,死亡是不能预料的,多因意外或突然发现生病而死;但最重要的,大家觉得「突然」是因为我们面对死亡时,对它没有好好地认识,甚至完全在生活中忽略了它。现代的学校会推广生命教育或生死教育,就是希望新生代从小认识生命的本质,老、病、死都是当中的课题。如果你已离开学校,到正信的佛教道场听法师开示,也能经常接收到有关生死的讯息。这个准备是绝对必要的。
数据源:香港佛教联合会
《佛联汇讯》第266期 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