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佛陀涅盘日 离苦得乐
娑罗双树下,最后一片白花飘落佛肩的瞬间,佛陀侧卧示寂的姿态定格成永恒的教诲。这幕记载于《大般涅盘经》的场景,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被亿万佛子铭记——不是哀悼的忌日,而是觉者以肉身谢幕启示「寂灭非断灭」的涅盘真谛。相传佛陀入灭时,双树非时开花,白花纷落如雪却不触佛身,正是《法华经》所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的具现。
涅盘日的清晨,京都东寺的僧侣会将铜磬倒置,以寂静代替钟鸣,暗合《维摩诘经》「默如雷」的深意。缅甸蒲甘的僧侣会以棕榈叶编织巨型法轮,置于卧佛掌心,重现佛陀初转法轮的象征。泰国寺庙则以金箔贴满卧佛像,信徒绕佛时轻触佛足,重现经中「优婆塞以细软布裹佛金身」的场景。这些仪式非为追念逝者,而是实践佛陀临终教诲:「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西藏僧侣更会在此日晒大佛唐卡,百米长卷中的佛陀安详闭目,右手支颊的「狮子卧」姿态,正是对生死自在的终极演绎。
此日亦是重温佛陀最后教法的时机。《大般涅盘经》记载,佛陀临终前为弟子开示「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现代禅修者将此转化为生活实践:工程师除错时「依程序逻辑不依权威」,主妇烹饪时「依食材本味不依食谱教条」。东京浅草寺近年兴起「涅盘手作」,信众用再生纸浆塑佛卧像,干裂的纹路反成「诸法无我」的立体批注。
现代人纪念涅盘日,不必拘泥古礼。上班族在地铁上默观手机锁屏的卧佛图,网络工程师于程序代码间插入「#NirvanaDay」批注,皆是将修行融入尘劳的创意。更有人将此日定为「断网禅修日」,非为逃避现实,而是效法佛陀放下万缘的从容。
涅盘日的真谛,藏于敦煌莫高窟第158窟的唐代彩塑——佛陀卧像嘴角微扬,左手轻搭腰际,彷佛生死只是随意披覆的袈裟。这抹笑穿越千年,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数字展厅中,透过3D投影重现;伦敦大英博物馆的敦煌特展,更以光影重构娑罗双树的花雨。正如《金刚经》所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当你在便利商店接过热咖啡,若能于蒸气氤氲间,看见那双永远半阖的佛眼仍在凝视众生,便知涅盘非关生死,只在迷悟一念。
作者:宁珑
香港中文大学佛学研究硕士毕业生。
缘份,就像种子要遇见阳光和水才能成长。每一种偶遇或许都不是巧合。既然我们有缘相聚、相识、相处或求学,就不必执着这是因,还是果,只要活好自己每一刻,真诚对己对人,必是有智慧的人。
相片来源 : 敦煌研究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