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开光与加持之别
在佛教中,开光和加持是两个重要的概念,虽然它们都涉及到信仰和精神层面的实践,但其意义和目的却有所不同。
开光,通常是在新制作的佛像或画像安奉之前,由法师进行的一个仪式。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佛像“开眼”,更重要的是让信徒的虔诚之心融入佛像,开启自己的内心光明。开光仪式犹如社会上重要的庆典,透过这样的仪式,信徒可以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和认同。尤如唐朝的裴休曾请黄檗禅师为其佛像开光,禅师则回应:「何必一定要在佛像身上开光?何不在自己的心上开光呢?」这句话强调了开光的真正意义,其实是为了启发自己的内心,让心中的佛性得到彰显。佛教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佛,只是被烦恼的尘埃所遮蔽。因此,开光的目的在于借助佛像的象征,来唤醒我们内心的光明。
加持则是另一个层面的实践,指的是佛菩萨所赐予的力量和保护。信徒通过诵经、礼佛等行为,希望能获得佛菩萨的加持,在心灵上提供力量和安慰。当人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想要通过信仰的力量来寻求支持,这便是加持的具体表现。例如当小孩在外受到欺负后,母亲的拥抱和安慰是一种加持;同样地,信徒在寺院里的礼佛和聆听法师的教导,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心灵上的支持和力量。加持的效果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安慰,它能够帮助信徒在困难时刻重拾信心、增强勇气。最佳的修行是从佛(他力)的加持,转移到自我的加持,那才是加持的真义。
虽然开光和加持在形式和目的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开光是为了启发内心的光明,而加持则是这种光明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当信徒在开光仪式中将自己的虔诚之心融入佛像时,他们的内心实际上是在寻求佛菩萨的加持,让自身的信仰力量得以增强。
实际上,开光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加持。当信徒在仪式中感受到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时,心灵也会随之得到滋养。这样的互动,让信徒在开光的同时,也接受了佛菩萨的加持。因此,开光和加持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精神实践过程,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在日常生活中,信徒可以通过开光和加持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内在修为。开光并不仅限于佛像的仪式,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开光」的机会。例如,在静坐冥想中,信徒可以通过禅修来打开内心的光明,这种「自我开光」的过程,使他们更能感受到内在的平静和力量。同时,信徒也可以通过日常的善行来体现加持。当我们在生活中帮助他人、施与慈悲,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加持」,也是对自身信仰的一种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信徒会逐渐认识到,真正的加持来自于自身的内心修行和对他人的善待。
简而言之,开光和加持在佛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两者虽然有所不同,但其本质都是在于促进信徒的内心成长和灵性提升。开光是为了启发我们心中的佛性,而加持则是这种佛性所带来的力量和保护。通过这两者的实践,信徒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的信仰,并在生活中实践慈悲与智慧,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和心灵的圆满。
参考文献:
1. 星云大师(2018)。《佛法真义》。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 星云大师(2017)。《人间万事》。台湾:现代出版社。
作者:甯珑
香港中文大学佛学研究硕士毕业生。
缘份,就像种子要遇见阳光和水才能成长。每一种偶遇或许都不是巧合。既然我们有缘相聚、相识、相处或求学,就不必执着这是因,还是果,只要活好自己每一刻,真诚对己对人,必是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