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听师父说:怎样是无分别的布施
【弟子请法】
师父,我了解到布施给畜生、犯戒人、持戒人、离欲外道和布施陀洹以上的圣者,功德是不一样的。我想知道,在布施供养中,怎样做到心的清净、无染和无分别?
法量大和尚开示
「无分别心」是人人本性具足的,但必须依于佛法如理思维抉择——善分别,方能证得。
所以我们先要学会善分别,才能实证无分别。「无分别」,不是如同石头草木,不是甚么都不知道。
《维摩诘经》说「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谛而不动。」心安住在第一谛上就是无分别。但是这个无分别是在善分别、善抉择的基础上去证入的。我们若没有善分别、善抉择,则不能够证入无分别。「无分别」是与无为法相应的无分别智,不是昏昧无知。
布施前要有正分别

我们布施畜生,是因为我们有悲悯心,这个悲悯心会给我们带来福报,再加上这个布施的行为,所以会得以百计的福报。但畜生的心是很钝的,它不懂得抉择善和恶,所以这种福德是很微小的,因为它的心不广大,心的力量不够强。
我们布施犯戒的人,虽然他犯戒了,但他不犯戒之前也修过很多善法,我们因悲悯而行布施,虽然他犯了戒,但他还会忏悔、再受戒、再持戒,那他累积的功德就很大。破戒的人我们都会尊重,那布施持戒人的功德就更大了,这是对戒的尊重。因为我们对戒的尊重,这会帮助我们累积广大的福德。
佛陀曾云,如果我们供养一个刚从慈观里出来的人,功德大得不得了。因为当时他正在缘很多很多众生,给很多众生发出慈爱,他这样的心是非常柔软而广大的。我们布施这样的人,我们的福德也会因为他的心而广大。
如果我们供佛,那福德是不可限量的。因为佛陀的心是最圆满、最清净、最究竟的,所以供养佛的福德是不可限量的,非算数譬喻所能及。
有人问在世间做慈善跟在佛门种福田有没有差别?一切都是心的差别。如果布施的人以出世的心、趋向解脱的心去布施,他的功德是非常殊胜的。如果我们是以有漏的心、求有漏之果的心去布施,那是无法跟趋向于解脱的心、趋向解脱目标的供养相比的,是天壤之别。
这些差别就是心的差别。福德来自于心,依心来作福德。我们供养的对象,他们心量的差别、心染境的差别,就决定我们福德的差别。
所以我们要善分别,要开发我们的心。我们以清净的心布施一切人,福德都是广大的。如我们不能有清净的心,但我们布施具有清净心的人,福德也是广大的。
《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论供养布施的对象是谁,都应有平等无二的心。
如果我们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心去布施,那我们布施的一切人都是佛,没有畜生、没有犯戒人、没有持戒人、没有外道、没有圣者,一切平等,这样的心是非常广大的。
对境是佛菩萨,我们要恭敬感恩,对境是众生,也要恭敬感恩,因为一切众生都曾是我们过去的父母、师长,一切众生皆具菩提自性,因缘际会皆当有成佛的可能性——从这个境界来讲,只要你的心是清净无碍的,是恭敬慈悲的,以这样的心去供养,福报是最强大。
无论我们供养任何一个对象,都犹如供养佛。既然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那这个心就是跟佛心相应,就是佛心。依佛心行一切布施都是佛果,都是佛德,功德就无量无边。
数据源:六榕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