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靜觀培養兒童專注力
静观(Mindfulness),在台湾又称为正念,作为科学化的介入方法,其实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直至近年再次被大众发现其好处,脑神经科学的进步可谓功不可抹。科学家透过脑扫描的技术,发现练习静观的人的大脑,发生了健康的变化,因此,静观并非单单的「心态改变」、并非单单的「睇开啲啦」之类的「吹水技俩」,而是实实在在的大脑运动,对大脑运作及功能有实际并可见的改善及提升。
在2011年,有一个实验团队,就对进行了8周静观练习的成年人作出研究,实验团队发现练习了只8星期静观的朋友,他们大脑的灰质密度竟然提升了(Hölzel et al., 2011)!
那么,静观究竟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能留心当下感觉,不带批判、不反应的状态(Kabat-Zinn,1990)。很多初学的朋友会认为,静观跟放松法不就是很像、甚至一样的吗?2012年就有一位学者,他将实验者分为3组(对照组[什么也不做]、放松组[做放松练习]、静观组[即实验组]),研究发现,只有静观组能明显地提升专注能力,对照组及放松组对专注力没有明显影响(Semple, 2010)。
现时,静观已被证实对专注力、记忆力、执行功能、情绪控制能力、自制能力、同理心、人际关系、压力处理、成瘾控制、痛症处理等有明显帮助。我在协助我的个案时,适合的话,也会教导父母们跟孩子一起练习静观,效果也很明显。当然,在带领儿童进行静观时,我们未必能够直接以成人静观的方式,套到儿童身上,你希望他们能安坐15分钟呼吸吗?似乎有点天荒夜谭!
在现今节奏极其急速的社会里,父母们一天喊了多少句「快啲啦」?照顾者每天又帮忙孩子做了多少他们本应自己处理的事情?没有亲身感受过,或者过程中水过鸭背式的为求达标而忽略过程,这样的生活能培养出专注?可能有点困难。
所以,如果父母想透过静观,让孩子得到之前所说的好处,除了正正式式参加课程学习儿童静观的方法外,我建议先在生活中,找出一些时间慢活点,例如在吃水果时,全家人一起花上10分钟时间,从外观、质感、气味、味道、进食后的身体感觉等入手,细细品味,让步伐可以放慢下来。不要轻看这个安排,其实已经是最好的准备,让孩子(及自己)进入静观状态,甚至可能这个过程已经是静观戕态!
当然,我明白生活迫人,我不是说所有活动都要慢活啦!每天一次慢活,只十分钟,你愿意投资吗?
作者:程卫强注册心理学家
英国特许心理学家,致力于学童身心健康及亲职教育工作,近年醉心于静观练习及介入的方法,在静观的过程了解身心的反应,学习平静地接纳身处的环境,以及对周遭环境的种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