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学习

  1. 首页/
  2. 恒常学习/
  3. 唯心与空性

唯心与空性

2025年1月27日

唯心与空性

 

《华严经》常被视为代表唯心思想的经典,但事实上是经中直接提到唯心思想的经文并不多,日本学者三枝充惪也提过:「唯心的问题,究竟是后出的体系家所倡出的,在《华严经》的原始状态,那(唯心思想)只是立置在其一隅,我们应该满足于兹即可。」

《华严经》关于「唯心」之说有两组著名的说法,一是出现在〈十地品〉的「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十二缘分是皆依心」,另一则是〈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如来林菩萨所宣说:「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前者在唯识学派的《十地经论》中被开展成为代表性的说法,后者则在天台及华严宗中广被引用,一直到现代汉传佛教也屡屡被引为表示,佛教主张唯心的思想。

不过,「三界唯心」是在十二缘起的脉络上说无明心识的造作,同时也是在十地系统中,菩萨修第六现前地,借以证得般若现前的观法,因此不离缘起性空的义理。至于「心如工画师」是一个譬喻,道理与「三界唯心」相似,一样不应离开缘起性空而单独说唯心,是故即便「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应从缘起性空的立场来理解、说明。

《华严经》唯心思想还有另个可能线索,它来自经中对发菩提心重要性的强调,这点可在本经许多地方看到。如〈初发心菩萨功德品〉全品即是完全强调这点,乃至〈梵行品〉中有「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之说,更引起了顿悟的思想。但实际上,「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之说,原旨意在强调菩萨行者,应时时不忘最初时所发菩提心,或者说当修行者发了菩提心,自然便引发了其通向觉悟的历程,这并非指任何人只要起了想要成追求佛道的念头即可开悟的意思。

《华严经》重视空性思想,但本经不像《般若经》常以否定句的型式来表现,而是倾向用神话或隐喻的方式,呈现空有无碍的思想,因此中村元便说:「当然《华严经》思想,并不是《般若经》或《中论》所说空观本身(不是原样)。可是,却是以它(般若或《中论》之空观)为基础,并包容它(般若、《中论》之空观),而在其上面展开着独特之思想的。」

 

参考资料

1、三枝充惪,〈第四章缘起与唯心——《十地经》与龙树为中心——〉,李世杰译,《华严思想》,台北:法尔出版社,1989。

2、中村元,〈《华严经》在思想史上的意义〉,李世杰译,《华严思想》,台北:法尔出版社,1989。

3、郭朝顺,《华严镜映哲学——《华严经》觉悟经验的诠释与开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23。

 

作者: 郭朝顺教授

资料来源:台湾佛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