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是追逐虚妄 还是接受当下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新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旁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惧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百喻经》渴见水喻
译文:
有这样一个人,在路上走得口干舌燥,很想喝水。看到因地表气温太高而出现扭曲现象的「热时焰」就以为那里有水,不停地奔跑追逐远处的「热时焰」,后来终于来到一条河流旁,面对河水看着却不喝。
旁边有人问他:「你渴得厉害想找水喝,现在水就在你面前,为甚么不喝?」这人回答:「你能喝得完这么多的水吗?要是能喝完,我早就去喝了。就是考虑到喝不完,所以我才不喝。」大家听了这话,都嗤笑不已。
真正的快乐源于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故事中的愚人,以贪欲追逐外境,后而又以偏执否定当下因缘——
他起初被表像迷惑,在无明愚痴的驱使下,盲目执着于追逐虚幻的「热时焰」,这不就恰好映射了世间众生的虚幻追求?比如财富、名利,这些看似真实,实则虚妄,追逐它们只会徒劳无功,陷入无限的焦灼煎熬当中。
愚人后来面对真实的河水,又因「喝不完」而拒绝饮用,因颠倒知见,陷入极端执着,失去解渴良机。
他前后的行径,因无明而颠倒梦想、因执着而自设障碍,无不展现如实知见、如理修行的重要。
愚人之行径,其实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
比如,有人为了追求幸福,拼命赚钱,认为「只要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结果陷入无尽的物质追逐中(追逐「热时焰」)。而当真正拥有财富时,却发现自己仍然不快乐,于是又陷入另一种极端的障碍中:「既然钱不能带来幸福,那我干脆放弃一切努力。」这种逻辑正是「无明」的表现——未能看清幸福的真正来源在于内心的满足与智慧,而非外物。
又比如,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沉迷于社交媒体,不断追求点赞、关注和认可。这种对虚拟认同的追逐,就像追逐「热时焰」,殊不知,他人的关注永远无法真正满足内心的空虚,真正的快乐源于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而非外界的认可。而最为殊胜的正法存世,却因障壁本心,熟视无睹,只一昧追求虚妄的热闹,不知回归现实,广学多闻,如理思惟,踏实修行,那么,菩提大道自然远矣。
图片及数据源:广州六榕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