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学习

  1. 首页/
  2. 恒常学习/
  3. 佛教与女性:解脱之道

佛教与女性:解脱之道

2025年4月30日

中国古代妇女在儒家传统下,被认为应遵守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规范,「三从」的礼教桎梏着女性的一生。

古时「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也令女性即便死后也无法逃离「祔葬」于夫的命运。随着佛教进入中国,妇女信奉佛教、受持戒律、修行净行,逐渐于传统父权禁锢中,寻觅出一条身、心解脱之道,进而影响妇女的丧葬观。

 

有学者分析中古时期妇女的墓志、塔铭,发现部分信仰佛教的妇女,表现出具有佛教精神的丧葬观,诸如:因为「信奉佛教」、或受持「五戒」,乃至追求「三业清净」等原由,而不愿祔葬先夫,以解脱世俗对女性所赋予的尘劳枷锁。

一些墓志文献描述了中古时期妇女的丧葬方式,也出现受到佛教葬式的影响,舍弃一般传统土葬,转而采取舍身林葬、石室瘗(  ㄧˋ )葬的葬法。此类葬式根据《敦煌出土〈要行舍身经〉》的说法:「我因舍身,发大誓言:若有有情,饥食我肉⋯⋯愿令一切有情,因食我肉,发菩提心⋯⋯以是义故,疾得无上正等菩提。」表现出舍身成佛之意。

除此之外,从中古时期妇女选择林葬、石室瘗(  ㄧˋ )葬的现象来看,显示出当时妇女的解脱观,蕴含了六波罗蜜中「布施」的精神,以身布施去除贪恶之心,并将其作为修行菩萨行的方式之一,通过佛法的修行实践,趋向解脱成佛的终极目标。

参考数据
参考数据1: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参考数据2:牧田谛亮,《敦煌出土〈要行舍身经〉》,收入西域文化研究会编,《西域文化研究》第六,京都:法藏馆,1963。
参考数据3:刘淑芬,《中古的佛教与社会》,佛光出版社,1991。

作者:台湾佛光大学佛教学系博士生 张冠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