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生活 就是每个人最好的道场(下)
如何在生活中修行,说了半天,好像又绕回来了。我们天天在生活,不就已经在修行了吗?
生活本身并不等于修行,借着生活中遇到的各类事件、各色人物、各种经历,以正见为指导,发现、对治自身的问题,获得正确的观念,培养健康的心态,最终完善心性和人格,才能让生活「成为」修行。
让生活成为修行的关键,可以用三句话概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这三句话乍一看,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相近,但却是过去七佛给众生最精要的修行指南。
诸恶莫作
放到生活的场景中,就是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一个持戒的原则。
虽然佛教中有五戒、八戒、菩萨戒等多种戒条,但并不要求一步到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相对容易做到的开始,一条条练习起来。
比如可以先从不说谎、不抱怨、不占小便宜、不背后议论他人开始做。
每当说话前,都先问一问自己,这些是实话,还是不确定的信息,甚至完全就是虚假的信息?不确实的话,就不要讲,或者跟对方说明信息的来源,还有待核实,不要误导或引起他人误解。
遇到不顺意时,不要把事情放在心里翻来覆去地想,直到把自己想成世界上最惨、最委屈的人。而要学着开解自己,别人也有难的时候,自己也有不小心伤害到对方的情况。
遇到诱惑时,比如双十一快到了,管理好自己的物欲,不要因为几张优惠券就买一堆实际上并不那么需要的东西。
即使心里不喜欢某个人,也不要跑到别人面前说是道非,拉同盟军一起diss别人……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可以制定一些适合自己的「戒律」,让不良的串习在现行时及时得到阻断。
众善奉行
首先上面提到的「止恶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行善。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余力和热情,可以再给自己布置一些附加功课,让自己能有一定的频率做些善行,比如,日行一善,一周一素,一月一捐。
不把行善当成任务,也不要求任何回报,更不要以此标榜高尚,而是让自己在此过程中感受善心、善行给内心带来的纯粹的快乐。
哪怕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夸赞,没有人理解,只要自己的善意让众生减轻痛苦,更加快乐顺利,就心满意足了。
自净其意
心是一切行为的根源。我们的心常被一百零八种烦恼缠绕,被欲望、嗔怒、愚痴、骄慢、悭吝、嫉妒等种种尘垢所覆盖。
如果意识中存有错误的认识和想法,即使行为上再努力断恶修善,依然会滋生烦恼,推动身语意去造作恶业,如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此,修行人当自练心意,止息妄想,以护道根。
这一项是最难的,需要一方面多听闻佛法,增长智慧,另一方面要藉由加行的工夫,如念佛、持咒、禅修,以加强定力,帮助调伏自心。
具体到日常生活中的落实上,当依止一位真正的善知识,有次第地闻思经教。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检视自己的固有观念,敢于质疑自己的凡夫心,戳穿它的伪装和伎俩。
同时,根据自己的修学阶段制定合理的定课,雷打不动地去完成。并且,在日常的吃饭、走路、做事,乃至睡眠时,都尽可能保持正知正念。一旦有妄念生起,及时觉察到,把念头拉回来,不要被烦恼牵着鼻子走。
结语
谁都希望自己的生命可以变得越来越幸福、安乐。这个美好的愿望不需要祈求、仰赖他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如法的修行去实现。生活就是我们最好的道场,给自己制定对治坏习惯的「戒律」,设立长养善心善行的「小目标」,多多亲近好的老师,听闻佛法、如法而行、清净身心,生命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光明、美好。
资料来源:上海玉佛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