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友日常
修習佛道、催眠治療與童年創傷(一)
曾經有人告訴我這一句話:「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這句話訴說了很多人的心聲。孩提時在關愛的環境下長大,成年後,在面對逆境或困難處境時,便會喚醒他們內心被愛所滋養的心靈,於是能有自信與毅力的應付困難的局面,而且他們深信困難過後會越來越好。然而,童年時經歷或大或小或多或小的創傷,雖然他們仍可以長大成人,然而那個受盡創傷的小孩仍住在他們內心的深處,在面對逆境或困難時,那個受傷的小孩會被喚醒,於是他們充滿了焦慮、徬徨、猜疑的應付困難,總是覺得美好與希望是遙不可及。
童年創傷
很多人認為童年的無論什麼事,回想起來都只是一段記憶,甚至認為當年的事情在長大的大人眼中只是一件小事情,最重要是都已經長大了,那些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回想起來都改變不了什麼。然而,他們並不知道的是,雖然事情已過去、甚至是大人眼中的小事情,但是當時的傷痛卻一直留在心靈的深處。
童年創傷是指在孩提時發生的帶有强烈情緒衝擊的事情,那些事情可以是被虐待(體罰、責罵、侮辱、忽略)、性騷擾、被嬉凌…等等,這些事情發生時,孩子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應付或身處這情境時沒有得到支援,只能被强烈的情緒衝擊,於是便形成了心靈創傷。
這些創傷,令孩子變得過敏或低敏,而且一直的伴隨長大,在偶然的情況下,只要有相近的事情發生(例如:別人不經意的動作、說話或打扮),和過去創傷經驗連上的話,那人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出現很大的反應(例如:逃避、指責)往往響影著他們的生活與人際關係。
和大家分享一個個案,當事人是一位男性,他童年時由於父母忙於工作,經常忽略照顧孩子,他只能獨自面對事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他也只能獨自難過,長大後,他的事業發展得很好,但是在建立親密關係時,只要他找不到他的女朋友,例如致電找不到她、發訊息沒有即時的回覆,便引起他很大的反應,他會指責女朋友為什麼不接電話、不回訊息,女朋友因為受不了他的反應,便和他分手,於是他很難建立較長遠的親密關係,他逐步也發現這個問題,但是他不知道怎樣做,他有嘗試在找不到女朋友時,做其他事情令自己分心,但那麼被忽略的感覺卻一直糾纏著他的腦海,令他沒法集中工作。
童年的創傷看似是一件過去發生了的「不開心」事情,然而這道傷疤若一直不去護理,任何能觸踫到這傷疤的事情,都會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與人際關係。下一篇文章,我再和大家分享修習佛學與催眠治療如何能護理這個傷疤,請密切留意。
作者:李偉堂心理學博士
用心理學的角色看佛學。心理學和佛學仿佛是二門不相關的學問,一門是西方的科學,一間是東方的宗教,然而,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心的科學,而佛學是一門修養心靈的宗教。今次,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與心理學和佛學的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