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友日常
故意忽略 (下)
当确认了孩子因为要「吸引成人注意而引起负面行为」后,除了故意忽略外,其实也有其他方法的,例如在孩子出现负面行为时就关注一下他,例如称赞他自己在玩积木,很乖巧;又或者预先告诉他妈妈在忙什么,要他等一会(但要注意幼儿的能力,不能等太久哦);甚至邀请他一起帮忙,从而建立他的能力感等等。
若果负面行为出现了,父母要使用故意忽略时,首先必须确保孩子当时是安全的,然后就可以故意不关注他(表面上),但实际上是暗地里观察他,以免孩子因情绪升级而出现危险,而且,故意忽略很重要的,并非单单的忽略,而是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能够得到关注,什么行为是不能接受的。例如尖叫,他总不会一小时60分钟都在尖叫的,总会需要抖一下气吧?
这时候就应该出力地称赞他「哗!小明真系大男孩啦!佢自己喺度安静咁玩玩具!妈妈好开心!」然后甚至可以给他一个大拥抱(之前的尖叫呢?算数吧!),之后可以告诉他等一会、也可以邀请他一起帮忙、也可以给他一个任务,总之,你已经知道他需要你的关注了。如果他再次出现负面行为?那你就重启「故意忽略」的步骤吧!
值得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在执行故意忽略的过程中,孩子的「行动」会升级,甚至伤害到人或物,例如将自己的头撞在墙上。这个时候,爸妈切忌露出一副很紧张的表情或语气,而应该保持目无表情、说话语气坚定但不浮夸(快去报名艺员训练班),然后走过去,将孩子(强行)移到安全位置,然后直接、简单、清晰的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
正如星云大师在赞美这一课曾提及到,赞美的语言人人爱听,就是对于小孩子的教育,用赞美的言词代替责备,效果往往更佳,而且用赞美方式教导的孩子,也会比常被责骂的小孩子来得有自信。因此当孩子稍停下来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立即称赞他的安静行为(即使那个时候已经是两行鼻涕!),而且语气、表情也要丰富,如不明白可以去学一下我们的国粹「变脸」!
简单的总结一下,故意忽略有几个重点:
第一:引起行为的原因(只适用于Attention Seeking的行为哦)
第二:注意安全
第三:以赞赏良好行为作为最终目标
希望小小的贴士,在各位爸爸妈妈的育儿路上有一丁点的帮助。
作者:程卫强注册心理学家
英国特许心理学家,致力于学童身心健康及亲职教育工作,近年醉心于静观练习及介入的方法,在静观的过程了解身心的反应,学习平静地接纳身处的环境,以及对周遭环境的种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