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學習
佛教傳統活動「曬經」有甚麼典故?
2025年6月5日
曬經是佛教中的一項傳統活動,它源於唐代玄奘大師往西天取經的故事。
相傳玄奘大師在取經過程中,不慎將部分經書掉落水中,後來在石臺上將經書晾曬至乾,從而完整地帶回了大唐。為了紀念玄奘大師的這一壯舉,佛教寺院開始在每年的六月初六這一天,將經書從櫃中取出,逐頁翻開並用軟刷拂去灰塵,然後重新裝匣放回,這個過程被稱為“曬經節”,也有時被稱為“翻經節”。
曬經節不僅是為了保護經文免受潮濕和蟲害,還有著深遠的宗教意義。在佛教中,經文被視為佛的教法,是智慧的結晶,因此對經文的恭敬處理被認為可以積累巨大的功德。曬經的行為象徵著對佛法的尊重和傳播,被認為有助於度化眾生,因此有“曬經度眾生,功德大無窮”的說法。
此外,曬經節也是佛教徒表達對佛教經典的敬仰和對佛教教義的學習意願的一種方式。通過曬經,信徒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佛教經典的內涵,從而在精神上得到提升和淨化。
曬經節在不同地區和寺廟可能有不同的慶祝形式,但其核心目的都是為了保護和弘揚佛教經典,以及通過這一活動來增進信徒的信仰和修行。
資料來源:普光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