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學習
得金鼠狼喻
2025年7月3日
從前,有一個人在路上拾得一隻金鼠狼,十分歡喜。他把金鼠狼抱進懷裏,繼續上路。他走到河邊想要過河,於是脫下衣服放在地上,這時金鼠狼變成了一條毒蛇。他不忍心將毒蛇遺棄,心想︰「我寧可被毒蛇咬死,也要把牠帶走。」他的善念感化了鬼神,毒蛇又變回了金鼠狼。旁邊一個愚蠢的人,看見毒蛇可以變成金鼠狼,其後也找來一條毒蛇,把牠放入懷中,結果被蛇咬死。摘自《百喻經》卷四
寬運法師開示
故事可以有兩層意思。首先,有人可能會問,為何金鼠狼會變成毒蛇,然後又再變回金鼠狼?關鍵在於起心動念。當主角拾走金鼠狼,就生了貪念,這一念貪心令寶物變成毒蛇;後來主角有善心,不願遺棄毒蛇,這一念至誠,又讓金鼠狼失而復得。
故事以金鼠狼比喻善報,如果做事的動機是貪求名聞利養,想要獲得好名聲,那麼結果將招感惡的果報。只有做事的出發點是至善至誠,才會獲得真正的福德善果。
在高稅率的國家,不少富人都樂於捐助慈善事業,但有些人的目的只為了逃稅,甚至有人將錢捐進自己成立的慈善團體, 卻不把款項用到實際的慈善工作中。這種表面的「布施」,起心動念源於貪心。不僅貪取了善長的好名聲,還貪了本應用作慈善的善款,這行為將增長惡的業報。
故事第二層意思是要告誡我們不要成為愚蠢的人。愚蠢的人看到毒蛇可以變成黃金,便以為所有毒蛇都可以變成黃金,不知曉內心的真誠和善念,才是真正的寶物。我們凡夫無法看見別人的起心動念,所以對於別人的行為,我們不應該過多的議論和批評;更不應該以投機取巧的方法獲得利益。佛教徒要善護自己的起心動念,只要照顧好自己的心,不使惡念生起,那麼一舉手一投足,都自然會成為真正的善行,也會帶來善果。
資料來源:《佛聯匯訊》第277期,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