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學習

  1. 首頁/
  2. 恒常學習/
  3. 有佛法‧有辦法—心之淨化斷.捨.離

有佛法‧有辦法—心之淨化斷.捨.離

2025年3月27日

何謂活在當下?我們應如何理解和實踐?

佛聯會身心靈關顧服務善士覺堯法師答:很多人認為,活在當下是覺得開心便可以唯所欲為。有些人濫藥、性濫交,就是為了「開心」,不考慮將來會如何。佛教所說的活在當下,並非等同放縱欲望。如果你的欲望,每每要即時獲得滿足,你是無法感到開心的。佛陀教導我們,開心是「現樂,後亦樂」,即這刻快樂,將來也要快樂。
 

佛教的「八正道」包括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活在當下與正念、正定有些相似,即專注、專心於當下。正見和正思惟也很重要。如果你認為活在當下是放縱貪欲,這就是沒有正見的表現。因貪欲是無止境的,就像我們購物後會感到開心,但很快又有新的欲望。因此滿足貪欲就似蚊叮後抓癢,癢時抓一下很舒服,很快又再癢。
 

我們也要知道所有事情都有因果。我們滿足貪欲後,需要承擔後果的。例如你刷卡購買手袋後要還卡數;或你貪圖便宜,網上購買大量東西,買回家後才發現質量不好、不合用,堆積在家,煩於清理。這些都是後果。正思惟是甚麼?就是正確的思惟。你要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眼前的東西。到底是「想要」還是「需要」?這個思惟的過程,可以訓練自己的心。
 

如果你能夠做到以上幾點,便是活在當下。有正見、正思惟,就好似被叮的皮膚變好了,不再痕癢。我們要慢慢訓練自己的心。最開心的境界是我們的心不再癢,不再有無止境的欲望。有正見、正思惟,才可以真正擁有開心的人生。


 
慈山寺佛法心靈輔導中心高級社工陳嘉偉答:人人都聽過活好當下,但大家是否真的做到呢?我做輔導工作時,見到不少人身在輔導室,心卻飛走了。他們可能是因過去感到困擾,也可能是因未來感到焦慮。每一秒都是當下,是否滿足欲望就是活好當下呢?我很同意法師的說法,凡事都有後果。例如,我下班後習慣與同事「掃街」(光顧街邊小吃),覺得工作後要好好吃、與同事聊聊天「充電」,但很快又要吃晚飯。吃太多會致肥,應該要節制。活在當下離不開節制的能力。當我們知道自己需要甚麼,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許多人的家都有雜物。何謂雜物?雜物是有時間性的,如果你這刻不需要它,它便是雜物。疫情期間,不少人買各色各樣的口罩,用來配襯衣服,但當我們靜下心來,會發現我們只需要普通的口罩。這背後很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很容易因為欲望而忘記事情的本質和我們的初心。我們可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吃得很多、穿得很多、買得很多。
 

 

資料來源:香港佛教聯合會 
《佛聯匯訊》第265期 202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