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學習
慈心禪 成為世界最快樂的人?
慈心mettā,在巴利語中意為友善、無條件的愛,梵文是Mitra,有以太陽照養萬物的意思。它既非浪漫情愛,亦非血緣牽絆,而是如陽光普照大地般的無條件善意。如《慈悲經》中說:「正如母親在面臨生命危險時,保護她唯一的孩子。我們就是以類似的愛心去對待一切眾生,橫遍十方,無有障礙、無有瞋恨、無有敵意。」
實修慈心禪,首先靜坐調息,讓脊柱如蓮莖般挺直,掌心向上置於膝頭,象徵敞開接納與無私給予;接著輕撫胸口默念「願我平安喜樂」,滋養常被忽略的自我悲憫;繼而在心中呈現父母摯友的笑顏,誦祝「願你們安康順遂」;再將善意流向電梯間偶遇的鄰居、咖啡店的店員、送達快遞的郵差,默禱「願陌生人得遇善緣」;最關鍵的突破,在於也對曾傷害過我們的人予以諒解:「願你放下煩惱,自在安樂」;最後想像心口溢出金色柔光,先籠罩自己、身處的居室,再漫溢至整個社區,終如月光般輕覆地球眾生。
真正的修行不在蒲團上完成,而在紅塵中檢驗。上班遇到交通意外堵塞,在心裡期望:「所有人都能平安到達目的地」;同事之間起爭執,在內心祝願對方:「願你遠離煩躁,得享安寧」;在餐廳見到廚餘,「希望食物幻化,眾生不必挨餓」。細心照料植物、溫柔善待动物,都是將慈心延伸至自然万物的實踐。
《增支部》裡提到修行慈心的十一種功德:入眠安樂;覺寤安樂;不見惡夢;為人愛敬;非人愛敬;諸天守護;不為火、毒、刀劍所傷;心速得定;容貌平靜、歡喜;臨終不昏;若未證得阿羅漢上位,死後則生於梵天。
現代科學為這古老智慧提供了佐證。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僅僅十分鐘的慈心禪練習,便能增強大腦的「社交連結感」,緩解現代人的孤獨侵蝕。威斯康星大學的腦波實驗揭示,長期修習者會出現高頻伽馬震盪波——那是神經元高度協調的信號,意味著更清明的覺知與情緒調節力。
藏傳佛教寧瑪派詠給明就仁波切的腦波研究尤為震撼:當他修持「無緣悲心」禪修時,腦中快樂中樞的活躍度超出常人七倍,被《時代雜誌》譽為「世上最快樂的人」。可見,善意不僅溫暖他人,更在重塑自我的身心健康,在混沌的亂世中,幫助我們重新構建淨土的藍圖。
作者:黃婉曼
佛學研究碩士生。
電視傳媒人,視佛法為指引人生的哲理。與你一起實踐生活禪,跳出無常煩惱的束縛,學習在娑婆世間活用佛法智慧,發菩提心,修行得樂,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