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友日常
习得性无助与健康
Martin Seligman花了很多精力研究习得性无助,研究人员发现,无助感可以是学习得来的。原本的实验是这样的:实验组中的狗只在笼里面受到痛楚但不会造成实际伤害的电击(我明白这样已经够残忍!),他们在笼里面无论怎样走,也没可能避开电击的痛楚。控制组中的狗只则没有接受过电击这个过程。
然後,實驗人員將實驗組及控制組的狗只,放到一個新的籠裡,這個籠中間有一個通道,可以通到對面沒有電擊的地方。當電擊開始時,控制組的狗只在籠裡亂跑,意外中穿過通道及障礙物走到無電擊的地方,幾次之後,當電擊再來的時候,牠們更快捷地逃到安全的地方,代表著牠們學到了逃跑。可是實驗組呢?牠們伏在地上低鳴(好可憐哦!),放棄逃跑,即使實驗者慫恿牠們穿過通道及障礙物逃跑,牠們仍無動於衷,牠們認為逃跑也是白費氣力的,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其后,Seligman将实验应用在老鼠身上,并研究习得性无助跟身体健康的关系。他将肿瘤细胞注射入老鼠上,根据过往数字,这个份量的肿瘤细胞大约会有半数老鼠死亡。然后他将老鼠分为三组:无法逃避电击组(即上述的实验组,习得性无助组)、逃避电击组(即上述的控制组)及无电击组。实验人员发现,习得性无助组的生存率最低(只有27%);无电击组的生存率则与过往数据相若(54%);而能够逃避电击组的生存率则最高(63%)。由此可见,似乎习得性无助在不自觉之间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这些实验很残忍吗?是的!我们当父母的有这样残忍吗?
当我重新审视这些实验的时候,我想起近日网上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是一个为孩子庆生的生日蛋糕,上面写着类似的说话(都怪我没有实时截图,现在忘了)「直至世界毁灭,你都要做练习」,然后有多本练习簿在蛋糕上,照片背面也有男孩的身影,从他的表情,我明白了在人类身上,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我们在管教的时候,是一言堂吗?很多父母都投诉孩子会诉价还价、会「驳咀」,但原来,能讨价还价,可能也是「逃离电击」的一种方法!如果孩子无论怎样做,都逃不过父母安排的命运,这样除了习得性无助之外,原来可能还会影响健康呢!所以,父母在管教时,宜跟孩子理性讨论,而非单向地一言堂,要求孩子盲目跟从。
在活佛师尊慈语【逆境才能迎风而上】中曾提及到,当你处在顺、逆环境当中,都要能怀着反省的心,省思自己的病根所在。另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我们遇到逆境,记得不要放弃希望。放弃希望不单止等如肯定没有希望,还会影响健康呢!所以,在逆境,要抱有希望,然后跟逆境斗长命!
作者:程卫强注册心理学家
英国特许心理学家,致力于学童身心健康及亲职教育工作,近年醉心于静观练习及介入的方法,在静观的过程了解身心的反应,学习平静地接纳身处的环境,以及对周遭环境的种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