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友日常

  1. 首頁/
  2. 佛友日常/
  3. 習得性無助與健康

習得性無助與健康

2025年8月19日

Martin Seligman花了很多精力研究習得性無助,研究人員發現,無助感可以是學習得來的。原本的實驗是這樣的:實驗組中的狗只在籠裡面受到痛楚但不會造成實際傷害的電擊(我明白這樣已經夠殘忍!),他們在籠裡面無論怎樣走,也沒可能避開電擊的痛楚。控制組中的狗只則沒有接受過電擊這個過程。

然後,實驗人員將實驗組及控制組的狗只,放到一個新的籠裡,這個籠中間有一個通道,可以通到對面沒有電擊的地方。當電擊開始時,控制組的狗只在籠裡亂跑,意外中穿過通道及障礙物走到無電擊的地方,幾次之後,當電擊再來的時候,牠們更快捷地逃到安全的地方,代表著牠們學到了逃跑。可是實驗組呢?牠們伏在地上低鳴(好可憐哦!),放棄逃跑,即使實驗者慫恿牠們穿過通道及障礙物逃跑,牠們仍無動於衷,牠們認為逃跑也是白費氣力的,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其後,Seligman將實驗應用在老鼠身上,並研究習得性無助跟身體健康的關係。他將腫瘤細胞注射入老鼠上,根據過往數位,這個份量的腫瘤細胞大約會有半數老鼠死亡。然後他將老鼠分為三組:無法逃避電擊組(即上述的實驗組,習得性無助組)、逃避電擊組(即上述的控制組)及無電擊組。實驗人員發現,習得性無助組的生存率最低(只有27%);無電擊組的生存率則與過往數據相若(54%);而能夠逃避電擊組的生存率則最高(63%)。由此可見,似乎習得性無助在不自覺之間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這些實驗很殘忍嗎?是的!我們當父母的有這樣殘忍嗎?

當我重新審視這些實驗的時候,我想起近日網上的一張照片,照片中是一個為孩子慶生的生日蛋糕,上面寫著類似的說話(都怪我沒有即時截圖,現在忘了)「直至世界毀滅,你都要做練習」,然後有多本練習簿在蛋糕上,照片背面也有男孩的身影,從他的表情,我明白了在人類身上,什麼是習得性無助!

我們在管教的時候,是一言堂嗎?很多父母都投訴孩子會訴價還價、會「駁咀」,但原來,能討價還價,可能也是「逃離電擊」的一種方法!如果孩子無論怎樣做,都逃不過父母安排的命運,這樣除了習得性無助之外,原來可能還會影響健康呢!所以,父母在管教時,宜跟孩子理性討論,而非單向地一言堂,要求孩子盲目跟從。

在活佛師尊慈語【逆境才能迎風而上】中曾提及到,當你處在順、逆環境當中,都要能懷著反省的心,省思自己的病根所在。另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當我們遇到逆境,記得不要放棄希望。放棄希望不單止等如肯定沒有希望,還會影響健康呢!所以,在逆境,要抱有希望,然後跟逆境鬥長命!


作者:程衛強註冊心理學家

英國特許心理學家,致力於學童身心健康及親職教育工作,近年醉心于靜觀練習及介入的方法,在靜觀的過程瞭解身心的反應,學習平靜地接納身處的環境,以及對周遭環境的種種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