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庵

简介
归义庵,位于东莞市麻涌镇麻四村,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距今357年历史。 相传明朝清初,南粤大地正值动荡之期,曾官至明廷大中丞的萧奕辅(东莞麻涌人),养有一女,甚孝,但少而守遗孀,长居父母家,愿至 老不嫁以事父母。 一次,奕辅由京乞假回家,其女跪而请日:「儿愿削发为尼,求父母在附近择地建一庵堂,使儿居此皈依我佛,既可尽节,亦可 常见亲颜。 并亲笔命名,题为「归义庵」。 自此暮鼓晨钟,发人深省。 庵内佛像雄伟,香火鼎盛。 在这个感人至深的典故里,这位忠义孝亲的女士甚至未曾留下一个名字,做了尼姑也未能有个道名留下,但是因她而敲响的归义钟声,留给 麻涌人的却是永远的美谈。 可以说,后人供奉庵内的香火,一半是市民的祈愿,一半是对忠义孝道的传承纪念。 这也是后来「归义钟声」被誉为「麻涌八景」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历代比丘尼精勤修持,归义庵法鼓远振,香火日盛,远近闻名,成了信众礼佛朝拜的神圣之地。 近代以来,逐渐没落。 1968年,拆归义庵改建成麻四小学。 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1993年,德高望重的老尼姑刘景柏发起,在现址重建归义庵。 1998年经东莞市政府宗教部门批准,登记为合法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 2010年扩建,现占地1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其中大雄宝殿仿明朝建筑风格,占地280多平方米,殿宇采用水泥及砖木结合的建筑结构。 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佛像造型古朴、凝重、祥和、庄严。 大厅两侧,1700多尊小佛像把整个大堂妆点得金碧辉煌;僧舍、居士楼占地400多平方米,干净整洁,设施完善,为居士学佛修行提供了方便;庭院宽敞,香花满园 ,景色宜人,走进庵堂顿觉清净舒适。 随着当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前偏僻空旷的环境,迅速被周边兴建的民宅包围。 2000年至今,比丘尼释静航担任住持,现有佛教教职人员1人。
资讯
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麻四七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