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義庵

簡介
歸義庵,位於東莞市麻湧鎮麻四村,建於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距今357年歷史。 相傳明朝清初,南粵大地正值動盪之期,曾官至明廷大中丞的蕭奕輔(東莞麻湧人),養有一女,甚孝,但少而守遺孀,長居父母家,願至 老不嫁以事父母。 一次,奕輔由京乞假回家,其女跪而請日:「兒願削發為尼,求父母在附近擇地建一庵堂,使兒居此皈依我佛,既可盡節,亦可 常見親顏。 並親筆命名,題為「歸義庵」。 自此暮鼓晨鐘,發人深省。 庵內佛像雄偉,香火鼎盛。 在這個感人至深的典故裡,這位忠義孝親的女士甚至未曾留下一個名字,做了尼姑也未能有個道名留下,但是因她而敲響的歸義鐘聲,留給 麻湧人的卻是永遠的美談。 可以說,後人供奉庵內的香火,一半是市民的祈願,一半是對忠義孝道的傳承紀念。 這也是後來「歸義鐘聲」被譽為「麻湧八景」的重要原因之一。
經歷代比丘尼精勤修持,歸義庵法鼓遠振,香火日盛,遠近聞名,成了信眾禮佛朝拜的神聖之地。 近代以來,逐漸沒落。 1968年,拆歸義庵改建成麻四小學。 改革開放後,落實宗教政策,1993年,德高望重的老尼姑劉景柏發起,在現址重建歸義庵。 1998年經東莞市政府宗教部門批准,登記為合法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 2010年擴建,現佔地15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其中大雄寶殿仿明朝建築風格,佔地280多平方米,殿宇採用水泥及磚木結合的建築結構。 大雄寶殿內的釋迦牟尼佛像造型古樸、凝重、祥和、莊嚴。 大廳兩側,1700多尊小佛像把整個大堂妝點得金碧輝煌;僧舍、居士樓佔地400多平方米,乾淨整潔,設施完善,為居士學佛修行提供了方便;庭院寬敞,香花滿園 ,景色宜人,走進庵堂頓覺清淨舒適。 隨著當地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以前偏僻空曠的環境,迅速被周邊興建的民宅包圍。 2000年至今,比丘尼釋靜航擔任住持,現有佛教教職人員1人。
資訊
地址
廣東省東莞市麻湧鎮麻四七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