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普贤菩萨:行愿之轮的转动
峨眉山金顶的晨曦刺破云海,十方普贤铜像的六牙白象仰天长啸,象鼻卷起的铜铃声在山谷回荡,惊醒沉睡的僧寮。这幕每年农历二月廿一日重现的场景,正是普贤菩萨圣诞日的序幕——非为庆贺诞辰,而是重启「行愿无尽」的修行密码。据《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记载,普贤菩萨曾于佛前发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将抽象佛理化为具体实践,故被尊为「行愿第一」。其座骑六牙白象,六牙象征六度波罗蜜,四足踏莲则表「悲智双运」,峨眉山万年寺珍藏的宋代普贤骑象绢画,至今仍可清晰看见象耳垂落的缨络暗藏《法华经》经文。
普贤菩萨骑的六牙白象,六根长牙代表六种人生修炼法,我们每天的工作也可以应用。就如茶餐厅侍应举例,递奶茶时练习「布施」、收钱时提醒自己「持戒」不贪小便宜、被心急客人催单时「忍辱」深呼吸。这些日常动作看似普通,其实都在转动「行愿之轮」——就像踩单车时脚踏板带动车轮前进,每个善意举动都在推动修行的齿轮。
行愿之轮的秘密藏在「永不停转」四个字。地铁站的自动扶手电梯即使无人使用也会持续运转,这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精髓:修行不是等有空才做,而是要像呼吸般自然融入生活。深水埗「北河同行」的明哥每天收集面包店剩食,风雨不改派发饭盒,二十年如一日。这种坚持就像维港两岸的灯饰每晚自动亮起,把善行变成身体记忆,才是真正的「行愿无尽」。
现代的修行也不必惊天动地,亦常藏于寻常生活缝隙。当你在麦当劳借充电器给陌生人,或是帮推婴儿车的妈妈按住升降机门,就像在城市的齿轮箱注入润滑油,让整座香港的善意运转更顺畅。在街市买餸时对菜贩说声「多谢」,在巴士上让座给长者,甚至对镜子里的自己说句「今日好叻啦」,这些都是行愿齿轮的转动声。就像学踩单车总会跌倒,重点是爬起身继续踩。普贤菩萨的六牙白象教我们:与其追求完美,不如每天多做一件小事。
普贤菩萨圣诞日的终极启示,在峨眉山洗象池的月夜显现。僧侣以竹帚为铜象洗尘,帚声与涧水共鸣,月光洒落象背时,彷佛看见普贤菩萨的千臂化为无数身影。《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云:「若人但念普贤行,一切行愿皆具足。」下次见到屋邨清洁工,试试抬头笑一笑取替低头玩手机——这个微笑,可能比庙里烧的香更能照亮人间,亦正转动着行愿之轮的一齿;当你为邻居代收包裹,或将会议室咖啡渣制成堆肥,便已在十大愿的长河中注入一滴。普贤菩萨从未远去,只在能否将每个当下化为行愿的道场。
作者:宁珑
香港中文大学佛学研究硕士毕业生。
缘份,就像种子要遇见阳光和水才能成长。每一种偶遇或许都不是巧合。既然我们有缘相聚、相识、相处或求学,就不必执着这是因,还是果,只要活好自己每一刻,真诚对己对人,必是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