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學習

  1. 首頁/
  2. 恒常學習/
  3. 普賢菩薩:行願之輪的轉動

普賢菩薩:行願之輪的轉動

2025年3月19日

峨眉山金頂的晨曦刺破雲海,十方普賢銅像的六牙白象仰天長嘯,象鼻捲起的銅鈴聲在山谷迴盪,驚醒沉睡的僧寮。這幕每年農曆二月廿一日重現的場景,正是普賢菩薩聖誕日的序幕——非為慶賀誕辰,而是重啟「行願無盡」的修行密碼。據《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記載,普賢菩薩曾於佛前發十大願王,從「禮敬諸佛」到「普皆迴向」,將抽象佛理化為具體實踐,故被尊為「行願第一」。其座騎六牙白象,六牙象徵六度波羅蜜,四足踏蓮則表「悲智雙運」,峨眉山萬年寺珍藏的宋代普賢騎象絹畫,至今仍可清晰看見象耳垂落的纓絡暗藏《法華經》經文。 

 

普賢菩薩騎的六牙白象,六根長牙代表六種人生修煉法,我們每天的工作也可以應用。就如茶餐廳侍應舉例,遞奶茶時練習「布施」、收錢時提醒自己「持戒」不貪小便宜、被心急客人催單時「忍辱」深呼吸。這些日常動作看似普通,其實都在轉動「行願之輪」——就像踩單車時腳踏板帶動車輪前進,每個善意舉動都在推動修行的齒輪。 

 

 
行願之輪的秘密藏在「永不停轉」四個字。地鐵站的自動扶手電梯即使無人使用也會持續運轉,這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精髓:修行不是等有空才做,而是要像呼吸般自然融入生活。深水埗「北河同行」的明哥每天收集麵包店剩食,風雨不改派發飯盒,二十年如一日。這種堅持就像維港兩岸的燈飾每晚自動亮起,把善行變成身體記憶,才是真正的「行願無盡」。
 


現代的修行也不必驚天動地,亦常藏於尋常生活縫隙。當你在麥當勞借充電器給陌生人,或是幫推嬰兒車的媽媽按住升降機門,就像在城市的齒輪箱注入潤滑油,讓整座香港的善意運轉更順暢。在街市買餸時對菜販說聲「多謝」,在巴士上讓座給長者,甚至對鏡子裡的自己說句「今日好叻啦」,這些都是行願齒輪的轉動聲。就像學踩單車總會跌倒,重點是爬起身繼續踩。普賢菩薩的六牙白象教我們:與其追求完美,不如每天多做一件小事。
 

普賢菩薩聖誕日的終極啟示,在峨眉山洗象池的月夜顯現。僧侶以竹帚為銅象洗塵,帚聲與澗水共鳴,月光灑落象背時,彷彿看見普賢菩薩的千臂化為無數身影。《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云:「若人但念普賢行,一切行願皆具足。」下次見到屋邨清潔工,試試抬頭笑一笑取替低頭玩手機——這個微笑,可能比廟裡燒的香更能照亮人間,亦正轉動著行願之輪的一齒;當你為鄰居代收包裹,或將會議室咖啡渣製成堆肥,便已在十大願的長河中注入一滴。普賢菩薩從未遠去,只在能否將每個當下化為行願的道場。  

 

 

作者:甯瓏  

香港中文大學佛學研究碩士畢業生。

緣份,就像種子要遇見陽光和水才能成長。每一種偶遇或許都不是巧合。既然我們有緣相聚、相識、相處或求學,就不必執著這是因,還是果,只要活好自己每一刻,真誠對己對人,必是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