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三藏法师」的「三藏」是什么意思?
2025年1月3日
三藏分別是修多羅藏、毗尼藏和阿毗曇藏。
修多罗藏即经藏:
乃佛陀一生所说言教的汇编,也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梵语旧译修多罗,新译修妬路、苏多罗、素呾缆、修多兰,乃梵音轻重不同而已。像我们平日常常听闻读诵的《华严经》《法华经》《涅槃经》《楞严经》《圆觉经》《金刚经》《阿弥陀经》《药师经》,乃至仅260个字的《心经》,这都是三藏之中的修多罗藏,也就是经藏所摄。
毗尼藏即律藏:
是佛所制定之律仪。旧译毗尼,新译毘奈耶,约义翻作「灭」,是指其能灭众生烦恼,正翻应作「律」。律者,法也,佛法之戒律,关于有犯无犯,犯罪轻重,其处断分割皆在律藏。律中也有声闻律、菩萨律的区别,出家师父们所受的沙弥戒、比丘戒等在声闻律典所摄,而菩萨戒则为菩萨律典所摄。在家居士修学佛法,受持的五戒、八关斋戒乃至在家菩萨戒的开遮持犯种种规定,都需要向毗尼藏,也就是律藏中去研究。
阿毗昙藏即论藏:
是佛陀弟子和历代祖师对经、律中教义的解释与阐述。旧译阿毗昙是,新译阿毗达磨,翻译过来就是「无比法」,所有圣贤论著以其智慧分别一切法义,无法堪比,可见阿毗昙藏之殊胜。论藏当然也有声闻论藏和菩萨论藏的区别,但还有另一种分类方式,那就是将论分为宗经论和释经论两种。其中宗经论是以经典的内容和宗旨为原则进行综合解说,并不具体地解释某一部经,例如《大乘起信论》就是马鸣宗经论为破小乘、外道邪见,宗百部大乘经典所作;释经论则是具体地解释某一部经的,例如《大智度论》就是龙树菩萨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资料来源:上海隆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