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學習

  1. 首頁/
  2. 恒常學習/
  3. 「三藏法師」的「三藏」是甚麼意思?

「三藏法師」的「三藏」是甚麼意思?

2025年1月3日

三藏分別是修多羅藏、毗尼藏和阿毗曇藏。

 

 

修多羅藏即經藏:

乃佛陀一生所說言教的彙編,也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梵語舊譯修多羅,新譯修妬路、蘇多羅、素呾纜、修多蘭,乃梵音輕重不同而已。像我們平日常常聽聞讀誦的《華嚴經》《法華經》《涅槃經》《楞嚴經》《圓覺經》《金剛經》《阿彌陀經》《藥師經》,乃至僅260個字的《心經》,這都是三藏之中的修多羅藏,也就是經藏所攝。

 

毗尼藏即律藏:

是佛所制定之律儀。舊譯毗尼,新譯毘奈耶,約義翻作「滅」,是指其能滅眾生煩惱,正翻應作「律」。律者,法也,佛法之戒律,關於有犯無犯,犯罪輕重,其處斷分割皆在律藏。律中也有聲聞律、菩薩律的區別,出家師父們所受的沙彌戒、比丘戒等在聲聞律典所攝,而菩薩戒則為菩薩律典所攝。在家居士修學佛法,受持的五戒、八關齋戒乃至在家菩薩戒的開遮持犯種種規定,都需要向毗尼藏,也就是律藏中去研究。

 

阿毗曇藏即論藏:

是佛陀弟子和歷代祖師對經、律中教義的解釋與闡述。舊譯阿毗曇是,新譯阿毗達磨,翻譯過來就是「無比法」,所有聖賢論著以其智慧分別一切法義,無法堪比,可見阿毗曇藏之殊勝。論藏當然也有聲聞論藏和菩薩論藏的區別,但還有另一種分類方式,那就是將論分為宗經論和釋經論兩種。其中宗經論是以經典的內容和宗旨為原則進行綜合解說,並不具體地解釋某一部經,例如《大乘起信論》就是馬鳴宗經論為破小乘、外道邪見,宗百部大乘經典所作;釋經論則是具體地解釋某一部經的,例如《大智度論》就是龍樹菩薩解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資料來源:上海隆慶寺

https://mp.weixin.qq.com/s/tS9jDKbvPmbZDKSqRw5o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