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那些生命中 善待我们的人
对于有恩于我们的人,我们有时因为习以为常,或是不以为然而没有注意到对方的恩情。在欠缺对他人恩义的认识和感激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利益化」或「冷漠化」。

因此知恩、念恩、报恩就尤为重要。经典中指出下面这些人都是我们的「恩人」,在此略释以下四类,以作参考。
第一类
第一类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给我们生命、照顾和支持的人,比如父母,哺乳者、长辈等。
那他们具体有哪些恩德呢?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就记载了母亲的十种恩德,节选数种如下:
大地:十月怀胎期间,为胎儿提供安稳的依托,使其在母胎中得以孕育成长。
能生:母亲怀胎期间历经众苦,生产时也遇到巨大的痛苦,这才将孩子带到世间。
养育:母亲照顾子女无微不至,时刻注意四季变换及冷热风侵,让孩子平安长大。
智者:母亲通过言传身教、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孩子学习知识、增长智能。
庄严:母亲帮孩子穿戴整齐,使其外表整洁美观;更以道德教诲塑造孩子的内在质量,使身心皆庄严。
教诫:母亲用温和的语言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远离恶行,培养善良、正直的品德。
第二类
第二类是在我们困难时,帮助我们的人。
比如饥渴时给我们食物的人,遇到大火、水灾等危难时救援我们的人,生病以后为我们治疗的人等等。
第三类
第三类是帮助我们获得利益安乐的人,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师长。
经典告诉我们,师长对我们有五种恩德:
一、顺法调御,以爱教导
依据正法,以慈爱之心教导,而非强制或严厉责备。
二、诲其未闻,增广知识
教导我们未曾听闻的知识,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长智慧。
三、随其所问,令善解义
根据我们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弟子深入理解。
四、示其善友,乐于交游
为我们推荐良师益友,引导我们结交品德高尚、志同道合的人。
五、尽其所知,诲授不吝
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藏私、不吝啬。

第四类
第四类是在我们生存或发展过程中,给予支持、陪伴,与之同喜同忧,或是在困难时不离不弃的人。
别吝啬表达我们的感谢,既已知恩,便应报恩。
佛教中关于报恩一般遵循以下3种原则:
受恩常念、小恩大报、尽力报恩。
其实,生活中有恩于我们的人远不止于本文所述四类,而对于这些恩人,千万别吝啬表达我们的感谢。
谁是你生命中的「恩人」,他做过哪件让你印象深刻?
数据源:上海玉佛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