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學習
那些生命中 善待我們的人
對於有恩於我們的人,我們有時因為習以為常,或是不以為然而沒有注意到對方的恩情。在欠缺對他人恩義的認識和感激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容易「利益化」或「冷漠化」。

因此知恩、念恩、報恩就尤為重要。經典中指出下面這些人都是我們的「恩人」,在此略釋以下四類,以作參考。
第一類
第一類是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給我們生命、照顧和支持的人,比如父母,哺乳者、長輩等。
那他們具體有哪些恩德呢?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就記載了母親的十種恩德,節選數種如下:
大地:十月懷胎期間,為胎兒提供安穩的依託,使其在母胎中得以孕育成長。
能生:母親懷胎期間歷經眾苦,生產時也遇到巨大的痛苦,這才將孩子帶到世間。
養育:母親照顧子女無微不至,時刻注意四季變換及冷熱風侵,讓孩子平安長大。
智者:母親通過言傳身教、故事講解等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知識、增長智慧。
莊嚴:母親幫孩子穿戴整齊,使其外表整潔美觀;更以道德教誨塑造孩子的內在品質,使身心皆莊嚴。
教誡:母親用溫和的語言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孩子遠離惡行,培養善良、正直的品德。
第二類
第二類是在我們困難時,幫助我們的人。
比如饑渴時給我們食物的人,遇到大火、水災等危難時救援我們的人,生病以後為我們治療的人等等。
第三類
第三類是幫助我們獲得利益安樂的人,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師長。
經典告訴我們,師長對我們有五種恩德:
一、順法調禦,以愛教導
依據正法,以慈愛之心教導,而非強制或嚴厲責備。
二、誨其未聞,增廣知識
教導我們未曾聽聞的知識,幫助我們拓寬視野、增長智慧。
三、隨其所問,令善解義
根據我們的疑問進行解答,幫助弟子深入理解。
四、示其善友,樂於交遊
為我們推薦良師益友,引導我們結交品德高尚、志同道合的人。
五、盡其所知,誨授不吝
毫無保留地傳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不藏私、不吝嗇。

第四類
第四類是在我們生存或發展過程中,給予支持、陪伴,與之同喜同憂,或是在困難時不離不棄的人。
別吝嗇表達我們的感謝,既已知恩,便應報恩。
佛教中關於報恩一般遵循以下3種原則:
受恩常念、小恩大報、盡力報恩。
其實,生活中有恩於我們的人遠不止於本文所述四類,而對於這些恩人,千萬別吝嗇表達我們的感謝。
誰是你生命中的「恩人」,他做過哪件讓你印象深刻?
資料來源:上海玉佛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