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寵物離世後,牠的肉身雖然離開了,但牠的愛,卻永遠不會消失,與我們的心靈始終相連。
面對死亡,我們首先需要學會接受:接受世事無常,接受生命中會有分離與孤單,接受自己的無力感。花開總有凋謝的一天,青春終將變老,時間一到是不會問你同不同意,它依然會帶走一段生命。接受不完美的現實,才不會讓痛苦吞噬我們。
不要因為死亡帶給你的痛苦,而忘記了牠帶給你這十幾二十年的快樂。你們的相處也不是白過,牠用生命教會你對生命的成長,亦不是白費。這樣的想法,能讓這段生命變得更加有意義。
寵物教會我們愛、陪伴與成長,而牠們的離開,也教會我們放下與感恩。傷感與懷念是可以存在,但不必執著於過去。人生總是奇妙的:嘗試學會珍惜不期而遇,放下不辭而別,把剩下的交給上天安排。
希望每一位踏入展廳的觀眾,都能感受到牠留下的愛,輕輕 Let go,好好擁抱自己,讓這份愛伴隨我們繼續前行。
貓兔子第五個個人畫展『貓死貓還在』
📅 2025年11月23日 (日) 至12月24日 (三)
🕖 15:00 - 20:00 (逢星期一、二、三、日)
逢星期四、五、六需預約參觀
📍 慰心善終服務
(上環文咸西街44號
南北行商業中心1樓103室)
🎫 免費
📞 查詢:9446 6777
當一隻陪伴我們多年的貓兒悄然離去時,我們往往不是立刻面對那空蕩蕩的貓窩,而是執著於牠留下的毛髮、玩具,和那些被遺忘在角落的爪印。「貓死了,貓還在。」這句話,如同一道溫柔的裂痕,刺穿了我們對永恆的幻想,卻也點亮了記憶的微光。
作為一名禮儀師,我見過無數人與逝者的告別。有些是人間的親人,葬禮上淚水如雨;有些是動物夥伴,喪失時的痛楚卻同樣刻骨銘心。在這場《貓死貓還在》藝術展覽中,我們被邀請走進一個更親密的空間:一隻貓的離去,如何在藝術的筆觸下,化作永不消逝的陪伴。
邀請了貓兔子,以貓為媒介,探討了「在」的多重意涵。貓的靈魂,或許藏在牠曾經蜷縮的陽光斑駁中;或許,化作我們手中那隻舊毛絨玩具的柔軟觸感。這些作品,形成活潑的對話,提醒着我們:死亡並非終點,而是轉化。就像我在死亡教育講座中常說的:「由死悟生」。當我們學會擁抱逝者的「還在」,我們便能更勇敢地活在當下。對許多人來說,寵物如家人,牠們的離去,常常是我們首次觸碰「小死亡」的機會。這不只是悲傷,更是成長的邀請。
《貓死貓還在》,不僅是對貓的頌歌,更是對所有逝去之物的致敬。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讓我們借由這些作品,學習如何讓愛「還在」。或許,下次當你撫摸自家貓兒的背脊時,不妨問問自己:如果有一天,牠走了,我該如何讓牠永遠陪伴?答案,就在這展覽的每一幅畫作中,靜靜等待。
願這場展覽,成為你我面對無常的溫柔起點。貓死了,貓還在;人活著,愛永存。
—— 鍾家樂 殯葬禮儀師.死亡教育者

資料來源︰慰心善終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