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學習
母親節當效釋尊報母恩
每年五月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人們借著節日的契機,感念母親的養育恩情,頌揚母愛的無私偉大。我們在感念佛陀慈恩的同時,也不應該忘記於此日誕育釋尊的佛母摩耶夫人的偉大,所謂:
金盆高捧,喜觀悉達太子之金容;
聖水頻傾,仰見摩耶夫人之聖德。
摩耶夫人正是傑出的母親
摩耶夫人,正是天下母親的傑出代表。孝敬父母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佛教所宣導的精神。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佛陀也教導我們,眾生須知世間有恩於我們的,共有四種:一是父母恩,二是眾生恩,三是國土恩,四是佛、法、僧三寶恩。父母恩便是其中之一。經中還詳細列舉了母親具有的十種德行:
一名大地,於母胎中為所依故;
二名能生,經歷眾苦而能生故;
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
四名養育,隨四時宜能長養故;
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
六名莊嚴,以妙瓔珞而嚴飾故;
七名安隱,以母懷抱為止息故;
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導引子故;
九名教誡,以善言辭離眾惡故;
十名與業,能以家業付囑子故。
很多人認為佛陀辭親割愛的出家之舉便是對父母恩情的辜負,殊不知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在佛教經典中,在佛陀傳記中,不乏佛陀報答母親摩耶夫人恩情的記載:
悉達多太子出生後七天,母親摩耶夫人便離開了世間,隨即上生至忉利天。而在佛陀的撫養過程中,擔負起重要任務的是另一位偉大女性——摩耶夫人的妹妹婆闍波提夫人。
但是在佛陀的傳記資料中,此後的摩耶夫人依舊出現了好多次,例如悉達多太子出家初期,修持極為精進艱苦,身心疲乏衰弱得無法支持而倒下之時,摩耶夫人從天上下降,探望慰問;當太子成佛後,一心想要報答母恩,終於在成佛後第七年的結夏安居時,決定前往忉利天為母親說法,善盡度化母親的孝道。
佛陀在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及諸天說法三個月,讓母親及大眾領受佛法真諦,獲得解脫。其中就有佛弟子們都很熟悉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三個月後,天眾以金、銀、琉璃砌成三道寶梯,歡送佛陀返回人間。
弟子們見到佛陀回來,都很高興並讚歎:「佛陀能在忉利天為母親說法,真是世間大孝,甚為稀有!」佛陀說道:「我並不只是今生感念母親,累生累世中也是如此不斷地回報親恩,解除母親的苦難。」
父母是我們的生身父母,佛則是我們法身慧命的父母,有了佛的出世,我們才能獲得佛法的滋養,才知道凡夫只要修行也有成佛的可能。那要用甚麼來修行呢?便是此生父母給予我們的身命,讓我們有了修行的工具,如果不具此生身命,我們是無法學佛的。
因此,不論是浴佛節或母親節,都是感恩的日子,感恩母親給了我們今生的人身,感念佛陀給予你我智慧的法身,兩者都是佛教徒的根本父母。
資料來源:靈隱寺
相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