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學習

  1. 首頁/
  2. 恒常學習/
  3. 面對物欲 應無所住?

面對物欲 應無所住?

2025年7月29日

社交媒體上,總會呈現美好的事物,不斷展示著「你必須擁有」的美好生活;每個唯美的畫面似乎都在暗示:我們的生活需要更多的追逐,以致於讓人容易產生羨慕而又焦慮的情緒。但其實這背後,正藏著《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古老解藥。


《六祖壇經》記載惠能悟道時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偈語不是要人捨棄所有,而是教我們看破「擁有」的幻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對一切物欲、一切事物不執著、不留戀,才能生出清淨心、菩提心。

「生其心」的積極性,體現在將消費轉化為覺知訓練。蘋果創辦人喬布斯常年穿黑色高領衫,卻打造出改變世界的高科技產品。真正的無住生心,不是拒絕物質,而是像耍太極般,在「需要」與「想要」間保持靈動的覺知。

將「正念消費」化為日常儀式,下次購物時,不妨試著觀察慾望升起的生理反應。購物前,先將商品放入虛擬購物籃,三天後若仍心心念念,再去結帳。這不是壓抑慾望,而是給覺性發芽的時間,便往往會發現多數衝動如朝露消散。

當我們學會在物質洪流中保持覺知的錨點,每個打開購物網站的瞬間,都能成為照見本心的禪堂。在娑婆中「心無所住」,也就不會輕易受到物欲、利益、得失、是非的影響,而迷失自己了。


作者:黃婉曼


佛學研究碩士。

電視傳媒人,視佛法為指引人生的哲理。與你一起實踐生活禪,跳出無常煩惱的束縛,學習在娑婆世間活用佛法智慧,發菩提心,修行得樂,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