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學習

  1. 首頁/
  2. 恒常學習/
  3. 自作自受 因果的自在?

自作自受 因果的自在?

2025年7月10日

「自作自受」常被解讀為宿命論的嘆息,彷彿是一種懲罰性的警告、命運冰冷的審判。但佛法的因果觀,卻揭示了截然不同的真相:這四個字,其實是宇宙賦予眾生最平等的自由權。

《大寶積經》偈頌:「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世人只見當下得失,佛法卻教我們以「劫」(時間單位)的視野來審視生命,看懂此刻的逆境,或許是過去惡業的成熟;當下的善行,則是未來的救贖。自作自受,是我們必須覺醒的宣言:當下的每一個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都在雕刻著我們未來的模樣。這也意味著,我們掌控著命運的主動權。

當代人的焦慮根源,正源於「責任外求」:抱怨原生家庭不夠好、指責社會不公平、歸咎命運捉弄人。《大般涅槃經》徹底粉碎人類的依賴心理:「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即使親如父母子女,亦無法承擔彼此的業果。這看似殘酷的法則,實則讓眾生直面最核心的事實:自己命運,自己負責。

當我們覺知「起心動念,即是造業」,便掌握了改寫命運的密碼:一句惡語可種地獄因,一念慈悲能開淨土花。日常生活中,別人惡言相向,思惟:「此是我過去口業所感,當懺悔並以善語回應」;身體有病痛時,轉念:「此身苦痛是業報顯現,藉此修持慈悲觀照」;所有疾病、失意、背叛等逆境,實為「業果成熟」的提醒。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實踐《金剛經》「忍辱波羅蜜」:在痛苦中覺察出開悟的契機。

如何將「自作自受」昇華為大自在?就是不再恐懼命運無常,因為「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不再被動地承受業果,而是主動創造淨業;當下每一念清淨慈悲,都在鋪陳解脫之路;當我們真正承擔起「業力主權」,便能從命運的囚徒,晉升為人生的設計師。 


作者:黃婉曼

佛學研究碩士生。


 電視傳媒人,視佛法為指引人生的哲理。與你一起實踐生活禪,跳出無常煩惱的束縛,學習在娑婆世間活用佛法智慧,發菩提心,修行得樂,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