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學習
從歷史上認識佛陀
2025年7月18日
佛陀,梵語 Buddha 的音譯,略稱「佛」,含廣狹兩義;廣義指「覺者」, 即是能如實地了達宇宙人生真理,而智慧德行俱臻於究竟圓滿的人;狹義則尊稱在歷史上出現的「釋迦牟尼」(‘釋迦’是族姓,‘牟尼’即聖人)。釋尊的生卒年代說法不一, 根據近代學者考証結果約於西元前560年-480年左右,1950年之「世界佛教友誼會第一屆大會」通過統一佛教紀元以西元1950年為佛曆 2494年計算,即佛滅年代為西元前544年。
若用「眾聖點記」的說法,入滅年代為西元前 486年。佛陀是歷史上的人物,他的歷史足跡,遍佈現在的尼泊爾和印度。佛陀的本姓是喬答摩(瞿曇),名悉達多,是釋迦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佛陀在人間出生,生於藍毗尼園,現今喜馬拉雅山腳下尼泊爾南部特萊平原(Terai)的一個專區(這裏是根據對遺跡的考古分析,被認定為佛陀的誕生地)。生母早亡,16歲娶耶輸陀羅為妃,並生一子羅睺羅。29歲出家修行,35歲成道,尊稱為「佛陀」,之後創立「佛教」,說法45年後入「涅槃」。
作者:陳家寶醫生
私人執業婦產科專科醫生
於2011年取得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在港大修讀時,曾任香港大學學生會佛學會第一屆主席。
資料來源:mind2spi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