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學習
如幻觀 | 止惡生善隨緣度
「隨緣」二字,我們于日常生活中時常聽到。可究竟甚麼是「隨緣」呢?也會有人慣將「隨緣」解釋成「躺平」和「隨便」,事實果真如此嗎?若想隨緣,就要認識緣;要是不能認識緣,我們所說的隨緣,只不過是戲論。
佛法上的「緣」,是因緣果報,有因有緣方有果。「單因不立,獨緣難成,因緣和合,方能生法」。
「因緣和合,方能生法。」
好比我們耕種田地,種子是因,其他促成種子成長的條件,包括土壤、陽光、雨露等就是緣,而所結成的果實就是果。只有種子,或是只有其他種種外在條件,都不能結果,這就是「因緣和合,方能生法。」
認識了「緣」是一切法皆依因緣而生起,自然也就知道「隨緣」是隨順因緣,而不是隨便,不是無所謂,不是躺平,不是糊裡糊塗,不是愛咋咋地,而是在因上努力做正確的事,在果上知足無求,坦然對待。
但也要明白,隨緣,是隨順善緣,而不是隨順惡緣。要修學讓苦止息、讓樂生起的因緣,要不斷地累積廣大的善法因緣,不斷地止息一切不善法的因緣,就像四正勤一樣——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生起。
法量大和尚說:「隨緣並非隨心所欲地放縱,也不是任性妄為地行事,更不是消極地聽天由命或空想等待。隨緣是生命覺醒後的智慧體現,是對因果深信不疑的洞達之境。它意味著能夠明辨善惡並做出正確抉擇,是恥惡欣善的勤勉勇敢之舉,更是有著但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泰然心境。
當我們真正理解隨緣的內涵時,便不會在生活中盲目行動或消極等待。隨緣的智慧讓我們在面對各種境遇時,既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又能積極地做出努力。
深信因果使我們明白每一個行為都有其後果,從而更加謹慎地做出選擇。明辨善惡讓我們堅守道德底線,朝著美好的方向前行。恥惡欣善則激勵我們不斷努力,摒棄不良行為,追求善良與美好。而但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泰然,讓我們專注於過程,不被結果所束縛,以更加從容的心態面對生活的起伏。」
如同法量大和尚的一首漢俳所言:「智慧識達故,止惡生善隨緣度,順逆如觀戲。」隨緣,從來都不是被動消極,不是不思進取,而是正觀緣起,智慧抉擇。
在人際關係上,接納自他不同,不強求改變對方;在事業目標上,全力以赴,但不過分焦慮成敗;面對逆境違緣時,將困難視為修行的契機,而非抱怨命運……在現實生活工作中,努力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了知一切皆是依因待緣所生,唯求自利利他之行,無住生心,知足感恩,謙和包容,恭讓慈愛,祝福一切。
正如大和尚開示所言:「知足感恩是人生幸福的源頭活水,是照見緣起表像的智慧結晶,它消融苦難如春日化雪,轉化逆境若秋月盈虛。智者馭心端行,勤勉向上,馴伏驕奢如馴烈馬,淬煉苦寒若臘梅幽香,在禍福流轉間識得方向,遇逆不餒,逢順不湎,始終以澄明之心照見緣生緣滅,使生命之舟乘風破浪駛向幸福的彼岸。」
圖片及資料來源:廣州六榕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