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學習

  1. 首頁/
  2. 恒常學習/
  3. 佛弟子如何踐行孝道?

佛弟子如何踐行孝道?

2025年5月7日

佛教是非常重視孝道的宗教,古德曾說:「父母義高天地、恩深巨海,是以系仰顧腹之恩、思答劬勞之德。」所以佛弟子即使出家之後仍會盡力孝敬父母,在家弟子更是時刻不忘父母的恩德,除了衣食奉養無缺這些世間孝行,還會以佛法的智慧引導父母減輕煩惱、獲得安樂。那佛弟子們具體都有哪些踐行孝道的方式呢?

一、皈依三寶
人生在世需要有正信引導,就像學校中的學生需要老師的指引。對於佛弟子來說,三寶便是我們在生死苦海中最明亮的燈,指引我們走出輪回,到達解脫彼岸,所以說「茫茫苦海中,三寶為舟航;漫漫黑夜中,三寶為明燈;悠悠險道中,三寶為導師;冥冥曠野中,三寶為真宅」。我們已經皈依三寶,獲得佛法的利益,理所應當將此利益分享給至親的父母。若能勸導父母皈依三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善莫大焉。

二、懺悔業障
《法華經》云「眾生垢重」,我們凡夫眾生因為無明的暗覆,不具備正確的知見,在世時起煩惱、造惡業而不自知,惡業與日俱增,「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難逃三途苦趣。如《地藏經》中,光目女的母親生時喜食魚鱉之卵,這就是墮落地獄的業因。我們身為子女,看見父母造作如殺生等惡業,應該及時制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勸導;而對於已經去世的先人,則應通過誦經、禮佛、拜懺等多種方式為其懺悔業障,解冤釋結,以期早日離苦得樂。

三、發心佈施
佈施不僅可以周濟他人、收穫福報,更能增長我們的慈悲喜舍之心。《地藏經》中就記載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時,地藏菩薩為了讓母親脫離地獄罪苦而佈施塔寺的故事。父母在世時,通過向父母解釋佈施自利利他的道理,讓父母與我們一同佈施,這當然是最好的。倘若父母已經過世,作為子女的我們也可以代行佈施,或供僧,或印經,或放生,乃至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眾生,以此功德回向父母,也能夠令他們獲益。

四、求生淨土
在父母信仰三寶後,為子女者應該有耐心地幫助他們發願往生西方,這才是此生的究竟安樂之處。而在往生西方的方法中,最簡便易行的當屬執持阿彌陀佛聖號。我們可以依照《阿彌陀經》,向父母解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種種殊勝難得之處,令他們發起深信切願,執持佛號。尤其是在父母身患重病臨命終時,更要努力勸導他們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並不失時機地輔之以助念,讓他們安詳而逝,使娑婆苦海減少一名煩惱眾生,為極樂寶池增添一位清淨行者。

五、出家行孝
世俗眼中出家便是背離了孝道,對父母不負起贍養的責任,對國家也沒有任何貢獻,甚至將出家人污蔑為社會的寄生蟲,這實在是由於不瞭解出家目的而產生的錯誤認知。應當知道,出家人肩負著弘揚如來聖教的重任,以佛言祖語勸誡世人止惡修善,為飽受人生種種苦惱摧殘的眾生指出離苦得樂的途徑,難道不是為社會做貢獻嗎?世俗之孝,生則以酒肉奉養其身,死後以五鼎三牲定時祭祀,這就已經被認為做得很不錯了。更有一班富有之人,為父母做壽,賀客滿座,酒肉歡祝,認為是子女孝親之道。殊不知,以佛法看來,這卻是在增加父母造作的屠殺之罪。佛弟子孝親報恩的最大目的,是要讓父母離苦得樂,把父母從罪業眾苦中救出來,如蓮池大師所說:「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出家人背井離鄉,辭親割愛,以精進修行和廣度眾生的功德回向報達累世父母的恩情,難道不是真正的大孝嗎?

 

資料來源:杭州靈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