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學習
一粒的種子如何長成世界森林
2025年7月17日
西元前六世紀,悉達多王子在菩提樹下覺悟成佛。他主張「親自驗證教義,如試真金」(《南傳大般涅槃經》),開啟佛教在印度的和平傳播。
孔雀王朝阿育王征戰後幡然醒悟,將佛法刻上石柱:「唯以法勝,方為真勝」(阿育王詔諭)。他派出首支跨國弘法團,讓兒子摩哂陀攜佛經赴斯里蘭卡,女兒僧伽蜜多帶菩提樹分枝同行。使節西至希臘城邦,東抵緬甸海岸,不帶兵器只傳慈悲。 絲路駝鈴聲中,商隊懷揣樺樹皮《法句經》東行。貴霜帝國融合希臘雕塑與佛教藝術,創造出阿波羅般俊美的佛陀像,經新疆克孜爾石窟傳入中原。當漢使西行求法,在阿富汗所見已是誦經的希臘式寺廟。
佛教在傳播中分化出三條壯闊江河。其一,南傳上座部保持原始教法,從斯里蘭卡傳入東南亞。緬甸蒲甘王朝以佛經取代巫術,建起「萬塔之城」。其二,漢傳大乘,般若智慧碰撞老莊思想,催生禪宗。唐代玄奘譯出《心經》「色即是空」,洛陽佛像漸顯名士風骨。其三,藏傳金剛乘,蓮花生大士融合苯教儀式,創轉經筒、風馬旗,成為高原草原的文化紐帶。
佛教柔軟融入各地文化,在中國倡《父母恩重經》契合孝道;在日本結合茶道劍術;現代西方則將正念化為心理療法。恰如《法華經》喻:「三草二木,同霑春雨」,眾生皆得法益——從印度到全球,佛法始終以智慧叩響心門。
參考文獻
1. 平川彰《印度佛教史》,商務印書館
2. 任繼愈《中國佛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甯瓏
香港中文大學佛學研究碩士畢業生。
緣份,就像種子要遇見陽光和水才能成長。每一種偶遇或許都不是巧合。既然我們有緣相聚、相識、相處或求學,就不必執著這是因,還是果,只要活好自己每一刻,真誠對己對人,必是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