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學習
釋迦牟尼佛誕日 中國各地有甚麼習俗?
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聚。
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淨法身。《浴佛偈》
史書記載釋迦牟尼佛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西元前1027年),是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傳說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
在中國古代,朝廷和民間都會在四月初八舉行各種活動,當然各個時代內容不盡相同,比如明代朝廷起初賜群臣食「不落夾」(蒙古音譯),至嘉靖年間,改賜百官在午門食麥餅宴。清代廣州地區人們采面葒榔、搗百花葉做成餅,並在江上陳列龍舟,稱為「出水龍」。
各種記載都說到,四月初八這天,各地百戲畢集,四方來觀,到處人山人海,不僅滿足了人們精神的享受,還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
古代民間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習俗,人們平日誦一聲佛拈一顆豆,把拈過的豆都收藏好,等到四月初八就把攢的豆煮熟,在路上碰到人就送一顆,並請對方也念一聲佛。這個民俗認為,拈豆誦佛是結來生緣,這麼多相識和不相識的人,通過這個親切簡單的儀式,共同祈盼來生成為親人、朋友,真是非常浪漫的做法。
現在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都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慶祝活動紀念佛陀誕辰,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浴佛」。因此,佛誕日也被稱為「浴佛節」或者「灌佛節」。
在中國,信眾會到寺院,參與浴佛、獻花、獻果、供僧、供舍利等等節目。有些地方傳統會將佛像請到街上遊行,置於大象上,或以花車乘載。寺院會開放讓信徒進香、禮拜佛像、供養僧眾。華人地區,常會引入世間慶祝的習俗,如舞龍舞獅,張燈掛彩,甚至燃放炮竹。
吃欒茜餅 遊街慶祝 廣東沙溪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沙溪鎮家家戶戶吃欒茜餅,然後到街上觀看萬眾參與的大型遊街慶祝活動。
浴佛節巡遊日,象角、聖獅、龍聚環三個村出動10條大小金龍、銀龍和木龍,1只彩鳳、20頭醒獅、50個少女花籃。還有仙女散花、彩旗、鑼鼓等隊伍,共2000多人。
這些民間藝術團隊,分成兩支隊伍遊街,在周圍幾個村地域活動,當地人把這種喜慶大遊行叫做「出高興」,歡迎來自遠近的客人欣賞、參與活動。
各石窟 寺院傳統文化展 甘肅天水
天水的佛事活動歷史悠久,尤以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的「浴佛節」最為有名。
這一天,麥積山石窟、甘穀大像山石窟、華蓋寺石窟、武山水簾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秦城區的南郭寺、北道區的淨土寺迎來成千上萬的遊人,組成了天水傳統廟會的一大人文景觀。
各石窟、寺院在舉辦佛事活動的同時,還開展各種文藝娛樂活動,舉辦旅遊商品和書畫展銷等活動,豐富了節日的內容,既滿足了群眾的信仰需求,又引導人們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教育,在積極健康的氣氛中進行遊樂活動。
遍走間巷 募化人家 福建泉州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每逢浴佛節,泉州的寺僧們要於四月初一日遍走間巷,募化人家,名曰「洗太子」。至初八這一天要舉行「浴佛法會」,全寺僧侶和信眾們要用香湯為洗浴,作為佛誕生的紀念。是日,民間無子者,可用薄餅供九子母以乞子。
舞醉龍 · 澳門
在澳門,浴佛節又稱醉龍節,是澳門民間風俗節慶的重要節日之一。
相傳數百年前廣東香山縣瘟疫肆虐,藥石無效,鄉民便攜著佛陀像,求助佛陀。途經河岸時,突現一條巨蛇,幸遇一位僧侶砍殺巨蛇成三段,然後拋掉河中。血染河水,及後鄉民喝過河水竟可除病去瘟,眾人皆認為是佛陀降龍化災,於是便創出舞醉龍來紀念此事。
遊園泛舟 載歌載舞 西藏
蒙古族、藏族地區以四月十五日為佛誕日,即佛成道日、佛涅槃日,故在這天舉行浴佛儀式。藏傳佛教同樣重視這一節日,稱為「四月法會」,一般活動要延續好幾天,包括誦經、跳欠(也稱為跳布紮、跳法王舞、跳神等)、到各個佛殿拜佛等,而潑水的習俗,僅在年輕的僧人之間進行。
薩噶達瓦節,是藏傳佛教紀念佛陀釋迦牟尼誕生、圓寂、成佛的日子。每年藏曆四月十五日在雄偉的布達拉宮後面的龍王潭畔舉行。後逐漸演變成遊園和預祝農牧業豐收的群眾性節日。
屆時,拉薩市附近的藏族人民,朝拜過神佛後,紛紛來到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龍王潭畔。春夏之交,潭水清澈見底,微風輕拂,碧波粼粼的湖面上蕩漾著西藏特有的牛皮船。登上湖心亭閣,眺望青藏高原明珠——拉薩,別有情趣。
湖邊樹蔭下、草坪上藏族同胞搭起五彩繽紛的帳篷,鋪上花氈,擺上煙酒茶糖,全家小憩。青年們聚在如茵的草地上,伴隨著悠揚的旋律,盡情地載歌載舞,為節日增添無窮樂趣。
跑馬山轉山禮佛 四川康定藏區
在四川省的康定藏區,浴佛節又稱轉山會,在每年農曆四月八日,舉行一年一度的轉山拜佛活動,祈禱神佛保佑人畜興旺、五穀豐登。傳說康定跑馬山頂的五色海中有九條龍吐水為佛陀沐浴,康定城區的居民要在這一天前往跑馬山轉山禮佛,經金剛寺、南無寺,最後沿子耳坡返回。在跑馬山坡草地搭起帳蓬,跑馬射箭、歌舞歡樂,同時交易物資。
久而久之,這個宗教節日和踏春等娛樂活動結合起來,形成了康定的特有節日。
南傳佛教的潑水節
南傳佛教也非常重視這一節日。傣族全民族信仰南傳佛教,過節時,他們無論男女老少,都在清晨到各個佛寺中敬佛、齋僧,舉行送舊迎新的儀式,行浴佛禮,給佛像灑清水「洗塵」。而後便開始互相潑水,嬉笑追逐,進行放高升、賽龍舟、趕擺、丟包等活動,這就是著名的傣族潑水節。
浴佛是藉外在的佛來洗滌我們內在的塵垢,讓自性顯發,同證如來的清淨法身。除緬懷佛陀之外,就是要我們淨心,以浴佛的功德度脫七世父母及累劫怨親眷屬早離厄難,使法界六道眾生出離苦海。
舉行浴佛法會,來洗滌我們的心靈,提醒我們時時保有一顆清淨心,透過浴佛觀照自己內心是否清淨。
資料來源:杭州靈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