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學習

  1. 首頁/
  2. 恒常學習/
  3. 「放下無求」- 佛教「捨無量心」的修習

「放下無求」- 佛教「捨無量心」的修習

2025年8月5日

我們的煩惱,很多時是因為我們與別人比較,跟自己的過去比較,覺得這世上存在很多不平等的事情,但簡單如衣服的顏色,食物的味道,並沒有一定的標準,而臭如糞便,都可以用作施肥,所以很多時煩惱是自招的,與別人無由。

有一個襌的故事:『有兩個小和尚為了一個問題而發生爭執,甲和尚到老和尚前闡釋他的道理後,老和尚說他是對的,甲和尚開心地離去了 ; 之後乙和尚也到老和尚面前申訴,老和尚也作了相同的回應,指乙和尚是對的,乙和尚也滿心歡喜地離開了。其後,在傍的小和尚卻充滿疑惑地問老和尚,為甚麼他們兩個都沒有錯呢?而老和尚的答案就是小和尚也是對的』。「執著」正是煩惱的來源,人時刻都在跟自己,跟別人比較,覺得我們得到不平等的對待,只有修習「捨」心,便能真正做到放下自在了。

 


作者:陳家寶醫生

私人執業婦產科專科醫生
於2011年取得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在港大修讀時,曾任香港大學學生會佛學會第一屆主席。

資料來源:mind2spi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