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學習
母親的捨得
從前,一位老婦人的獨子不幸生病去世。她悲痛不已,在兒子墳前哭斷腸,喃喃自語:「我只有一子,本要靠他養老,如今他捨我而去,我該如何活下去呢?」她終日守在兒子墳前,不吃不喝四五天,不打算活下去。佛陀知道後,到墳墓找這老婦人。老婦人遠遠看到佛陀到來,步前向佛陀作禮。佛陀問她:「你為何守在墳前?」
老婦人答:「尊者!我唯一的兒子離我而去,我愛子深切,想與他一起離開這個世界。」
佛陀問她:「你想不想讓兒子活過來?」
老婦人高興地說:「當然了!尊者!」
佛陀續說:「那你去找些好的香火來吧!」
佛陀並強調:「必須在沒有死過人的家庭找來這些香火。」
老婦人隨即出發找香火,她逐家逐戶去問,但每一戶都曾有家人去世,故沒有一家人能為她提供香火。最後,她回去告訴佛陀:「尊者!我走遍各家各戶,也找不到沒有死過人的家庭。」
佛陀向她開示:「自從天地開創以來,有生便有死,既然你仍活着,為何不正面地活下去,反而要執迷於兒子的死呢?」
老婦人頓時醒悟,明白了無常的真理。(摘自《雜譬喻經》卷二)
寬運法師開示
親人往生是悲傷和痛苦的事,我們都應該接受自己會悲傷、會感到痛苦。這是很真實的感受,我們不需要隱藏自己的悲傷和痛苦。
不過,俗語云:「生死事大!」眾生由一出世便必須經歷死亡,死亡是一門大學問,是需要透過教育來認識和了解的,我們還要經常思考它。透過學習和認識死亡,我們便能覺悟無常、戒貪、感恩等智慧。
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教導其弟子:「有五件事,所有人都應時常拿來自我警惕:第一、我會變老;我不能免於變老。第二、我會生病;我不能免於生病。第三、我會死亡;我不能免於死亡。第四、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有離我而去的時候。第五、我所做過的惡業,終究是會由我來承擔。」
人們常說:「死亡 來得很突然。」的確,死亡是不能預料的,多因意外或突然發現生病而死;但最重要的,大家覺得「突然」是因為我們面對死亡時,對它沒有好好地認識,甚至完全在生活中忽略了它。現代的學校會推廣生命教育或生死教育,就是希望新生代從小認識生命的本質,老、病、死都是當中的課題。如果你已離開學校,到正信的佛教道場聽法師開示,也能經常接收到有關生死的訊息。這個準備是絕對必要的。
資料來源:香港佛教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