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學習
為何要參加法會?
2025年6月12日
想像公司要舉辦聯歡會,一個人做可能很累,但同事們一起分工,很快就會完成。法會就像這樣的「集體行動」,大家共同念佛、祈福,力量比獨自修行更大。參加法會不只是拜拜,更是練習把雜亂的思緒轉為清淨心。
法會的意義可以用「學習」來比喻。就像上課需要老師講解,透過誦經、懺悔等儀式,教我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例如《梁皇寶懺》法會中,眾人一起懺悔過錯,就像部門檢討執行失誤,互相鼓勵改進。這種集體的力量,能讓人放下壓力,當大家齊聲念佛,焦慮自然會減少,心也慢慢平靜下來。
還能培養「幫助他人」的心。例如為生病的人祈福,或為世界和平祈願,就像奧運會時全港為選手加油——雖然不能代替選手參賽,但集體的祝福能帶來力量。佛教經典《佛說施燈功德經》提到集體供燈的功德能「遣除無量眾生的無明黑暗」。法會中的每句經文、每炷香,都是為自己與他人點亮善念的燈。
更重要的是,法會教我們「專注當下」。平常手機訊息不停響,心思散亂,但法會中跟著木魚聲念佛,就像專心畫一幅畫,能暫時放下雜念。聖嚴法師曾說:「念佛不是求佛保佑,而是練習安定自己的心。」
參加法會不是迷信,而是一場心靈練習。當你合掌、跪拜,或靜靜聽經時,其實是在學習兩件事:一是用善念取代煩惱,二是把「只關心自己」的心,擴大到關心所有人。法會結束後,這份平靜與善意,才是真正帶得走的禮物。
作者:甯瓏
香港中文大學佛學研究碩士畢業生。
緣份,就像種子要遇見陽光和水才能成長。每一種偶遇或許都不是巧合。既然我們有緣相聚、相識、相處或求學,就不必執著這是因,還是果,只要活好自己每一刻,真誠對己對人,必是有智慧的人。